返回

首页  >  佳县  >  习俗  >  祭祀

坟 会

通镇,古名通秦寨。自古交通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时已为汉与少数民族的边贸市场。数千年来,商贾聚居,逐步形成一种民族融合、具有典型特色的民风民俗。每年的“寒食节坟会”即为其一。

人们通常把清明节前两日加上清明一日(共三天)叫寒食节。其第一天改称“新坟”,第二天叫“寒食”(或叫老坟),第三天才正式到了清明节。“新坟”就是近三年内有去逝者的家户,自行组织家人祭奠新去逝者。在通镇地区最隆重的还是寒食这天举行的“坟会”。

坟会是寒食这天以系族(俗称“户里”)组织的、在祖坟墓地集中举行的祭祖活动。各系族的坟会一般由花户轮流主办。会前几天,户里凡有生男孩者都要自备熟猪头一颗,生女孩或娶媳户则要自备熟猪肉二斤,日“喜份子”。主办户则根据“喜份子”的多少,上坟会员的多少,添办肉食、面食、酒水和其他食品、饮料。“寒食”这天早饭后,各户自带准备好的“喜份子”或凉菜、捏蒸好的面食祭品到坟地集中。参加的人都到齐后,首先举行祭祖仪式:给祖坟上加土、插五色纸、烧香纸、献酒食祭品、施跪拜叩头礼、在四周植树,以示祖先安卧繁花似锦的神州祥土,表达对奠基后人生存昌盛的先辈之诚心敬意。祭毕,众人动手将各家户带来的祭品、“喜份子”分类集中切拌调味,拌好后分盛碟子里,然后围坐饮酒吃献贡,叙祖宗恩德,论今日盛世,评户内各家之是非,其中也少不了妇女们对各户所带祭品的多少、大小、色泽等方面的评论。通过坟会聚会、畅谈,增强族人凝聚力,化解各家琐事纠纷,劝诱和感召不肖子弟,彰扬奋力上进、为家族争光的人和事,求得全家族的发展。

清明节这天,主要是在家中用面食捏蒸各类虫蛇、猪羊、燕雀等象征与介之推母子一起烧死的动物和大面食老燕背小燕、猪头等。并将老燕背小燕、猪头等大面食送双方父母以示永远不忘抚育之恩,用红枣间串小面食(虫、鸟、燕、猪、羊等)给小孩以示爱小,使下一代常记老人之关怀。另一方面,蒸捏面食动物也是各户妇女比手艺的机会。

诸如此类,都紧紧围绕忠孝祥和、安宁昌盛、乐业生存、文明永远之主题。

(原文标题为:《漫话通镇清明节祭祖活动——坟会》)

 
 
参见《佳县文史》第2辑第120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内部发行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