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佳县  >  习俗  >  其他

行旅

      旧时,佳县人出行多是徒步,日行百八十里。行人多拄手杖,既用于防身,又可减轻双腿压力。人们夏天出门喜戴草帽,既遮日晒,又防雨淋,走热了能扇风,休息时可垫坐;夜间出门常打灯笼,也有人举艾蒿做的火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拄手杖、戴草帽、打灯笼等习惯早已不复存在了。
      旧时官宦富人出门,多坐轿或骑马,也有乘“架窝子”(将木架置于前后两头骡背上,上部用席拱成半圆状,用布围遮,乘时可坐可卧)的。境内中上等农户惯养牛、驴,除供耕田耙地、磨面碾米、送肥驮水等农活役使外,人外出时常当坐骑。清代,境内妇女多缠脚,行走不便,若要出门,需骑驴代步,由丈夫照应。“骑驴婆姨赶驴汉”就反映了当地人的行旅风情。黄河沿岸群众出行常乘木船,有的男人抱着“浑筒”(囫囵羊皮充足气扎紧口子)渡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佳县交通事业不断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乡村自行车、拖拉机逐渐普及,运输大量货物不再靠肩挑背扛。80年代以后,各乡镇相继修通了公路,人们出行乘车十分方便。90年代以来,人们赶集上会多骑摩托车或乘汽车,不少村庄已有客运车,大的集镇还有直达西安、太原、银川等大城市的卧铺轿车。少数家庭已购买了小轿车,上下班、外出旅行方便快捷。
 
 
参见《佳县志》第948页
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8年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