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里煮扁食——肚里有,嘴上倒不出。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老鼠拉木锨——大头子在后边。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纸人人骑石马——轻不压重。
马尾穿豆腐——提不起。
芦花公鸡戴串铃——冒充大脚牲口。
荞面皮打浆子——自不粘。
狗捉老鼠——多管闲事。
两垧糜子挽得一圪夹——没说头。
老鼠跌在面洞里——瞪白眼。
吃包子蘸酱——不吃蒜,不想蒜(算)。
卖鞋婆婆赤脚跑——自己顾不了自己。
三岁上卖饸饹——久惯捞长。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炒面捏的人——熟着了。
关公卖豆腐——人硬货软。
张飞卖针——人又刚强货又硬。
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戴上草帽亲嘴——差得很远。
风箱的老鼠——两头受气。
外甥哭妗子——记起一阵子。
木匠的斧子——一面砍。
老和尚的帽——平不塌。
铁公鸡——一毛不拔。
棒槌挑牙——夯口着了。
戏场的婆姨——都有主哩。
沙锅捣蒜——一锤子就烂。
腊月里养的——冻(动)脚冻(动)手。
担子打枣——有点钩扯。
黑老鸹笑猪黑——一路货色。
老鸹鹐簸箕——罢、罢、罢。
雀脑摆碟子——尽嘴没肉。
鹭鸶死了三年架子不倒——全凭嘴撑着。
身底铺擀杖——不稳当。
扫帚刷锅——是个大刷子。
三张纸糊得个驴头——好大的面张。
拦羊打酸枣——捎带。
羊油倒在石板上——冷沁住了。
粪爬牛搬家——滚蛋。
杀鸡给猴看——做样子。
老骡子拴在背巷里——不值钱了。
一碗水倒地——揽不起了。
枣核解板——没两句(锯)。
狗看星宿——不识个稀稠。
五百钱担两头——前后二百五。
新挖的茅坑——香三天。
膝盖上钉掌——离蹄(题)太远。
月尽看黄历——没日子啦。
背锅锅(驼背)睡在墓圪堆上——不知脚手高低。
碌碡砸碾盘——石(实)打石(实)。
驴粪蛋——面面光。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门神老了——不捉鬼。
石狮狮屁眼——不深深。
骑着骆驼赶着鸡——高的高来低的低。
杀猪杀屁股——另一种杀法。
脱裤放屁——多费手续。
一家十五口——七嘴八舌头。
擦粉进棺材——死也要脸。
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
坛子里的乌龟——手到擒拿。
参见《佳县志》第二十八编“社会”第六章民谚
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