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六月初离开王家湾小河村,一路顺大理河川向东进发。这时敌人的“快速部队”竟然不吃不喝,一路紧追不舍,从靖边紧追到绥德,又从绥德追到米脂,一直追到佳县黄河边的佳芦河畔。此刻,部队里议论纷纷,大家都在猜测毛泽东和中央前委机关的下一步去向,有人建议毛泽东东渡黄河,并说:“在河东也可以指挥全国作战嘛!”
站在毛泽东身边的周恩来了解毛泽东的性格,也理解他此刻的心情,他知道:毛主席在陕北已成为全国军民同蒋介石殊死搏斗的精神支柱,胡宗南未曾被彻底打垮,何言过河?他有意地对毛主席说:“横在前面的是佳芦河,不是黄河。”可是毛泽东仍然默不作声,心情沉重。因为佳芦河在此入黄河,老乡们叫它“黄河岔”。
在这岔上,不愿过河的毛泽东清楚地看到,敌人已经占领了附近的山头,呼啸的子弹在天上飞窜,朝泥土里直钻,他也看到迫不得已的中央机关事实上已经在任弼时的指挥下正在组织过河,一只羊皮筏子在湍急的波浪中被掀翻转眼被吞没,他坐在一块大青石上镇静自如在沉思着。一会儿,他伸出两个指头轻轻一夹说:“给我拿支烟来!”
“烟!首长要抽烟!”
“烟!烟!烟!”
已经戒了烟的毛泽东突然要抽烟,警卫员谁也没有想到,更不曾准备。由于连日淋雨,大伙浑身都是湿漉漉的,哪里会有留藏的烟卷!
可是,此时心情复杂的毛泽东已经等待不耐烦了。他瞪起了眼睛喊到:“烟呢?拿烟来呀!”
部队一阵骚动,支队所有的人都急燥起来了。他们上上下下紧急搜索。最后,马夫老候终于被大伙众星捧月似的簇拥而来,老候多了一个心眼,甩黄油布保护了一盒烟和一盒火柴!
周恩来马上和大家架起一个用薄棉被遮护的布棚,用来遮挡四面吹打来的风雨。毛泽东深深地吸了一日烟,轻轻地吐了出来。一圈一圈,一缕一缕地消逝在雨雾中了,毛泽东不断地弹弹手指间的烟灰,不扔掉。他没有感到烟蒂烧手,他仍在苦苦思虑。
按照中央和四野的部署,彭德怀这几日正在调兵遣将,在沙家店一带集结,准备对钟松的三十六师发动进攻.歼灭顽敌。
就在这时,在大家的身后突然又传来一阵猛烈的炮声,原来我西野一部,已从侧面展开了对敌人的进攻。毛泽东此刻也迎着炮声忽地站了起来,他将烟蒂奋力掼在脚下,大声吼道:“不过黄河!”
部队调头北上,背黄河而去。
毛泽东骑马走在部队的最前列。身边山峰陡峭,云雾缭绕;脚下泥泞崎岖,小道蜿蜒。他纵马走的稳稳当当,不慌不忙,此刻,在他的身后跟着胡宗南二十九军刘戡七个旅的追兵。
忽然,一座山峰横在了九支队和毛泽东的前面。毛泽东望望倚天而耸的峰巅,纵身跳下马来,招呼了一声:“上山吧!”就头也不回地大踏步向前走去。
这时,只听见任弼时同志吩咐身边的同志,让后边的部队把大家上山的痕迹清除掉。毛泽东闻声,返过身来,用手中的柳木棍子往草坡一戳说:“就在此树上挂块牌子,注明:毛泽东由此上山!”谁劝也没有作用,大家只能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找到一块木板,在山根上树起了“毛泽东由此上山”的路标!
部队刚上了半山腰,山下就响起了枪声。毛泽东索性站住了,把草帽拿在手里,慢悠悠地说:“敌人来了吗?”说着便在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他愤愤地说:“好吧!我等着看他,看刘戡是个什么鬼样子!”毛泽东为了调节大家的紧张情绪,坐在石头上,竟唱起了京剧《空城计》的片断,他不理睬那轰鸣的枪炮声,一直等到战士们弄清楚了是民兵打枪,毛泽东又起身前行,大步登上巍峨的山峰。毛泽东命令战士们在山下竖起了那块“毛泽东由此上山”的牌子,并率领中央前委机关上山后不久,刘戡就催赶着他的部队赶到佳芦河畔。他们失去了追赶目标,发现了那块牌子。可他们才不愿再中毛泽东的计呢!他们一股脑地朝黄河猛扑过去,并在河畔架起了大炮,朝佳县县城猛轰。在他们看来,毛泽东又要耍什么花招,不可能从这儿上了山又竖起路标的,肯定是要从佳县渡黄河了。
部队终于爬到了顶峰。此刻,天也放晴了。毛泽东站在山巅,回首向东望去。
雨后的太阳像个火球,从紫雾中喷出万道金光。遥望黄河,那宽阔的流水像古铜色巨龙缠绕在崇山峻岭之衙,好一派永远滚滚向前不可占胜的气派!相比之下,佳芦河倒显得更加柔顺,只能算是一线细流了。大家回首眺望,心旷神怡。警卫战士石国瑞低声吟起了诗:“黄河在向我们招手……。”毛泽东听见了,笑着打断石国瑞,说“石国瑞,你还想黄河呀?”
“我是在作诗哩!”石国瑞回答。
“呵!有这个兴致好极了!咱们就在这休息一会,听听你作的诗吧!”毛泽东启发着石国瑞,等着听战士们的新作。
石国瑞知道在毛泽东跟前作诗是班门弄斧,生怕作不好,显得扭扭捏捏,但周围的战士一个劲地起哄,嚷着要欣赏他的大作。毛泽东也鼓励他。最后,他鼓起了勇气,看了看黄河,沉吟了片刻,就咧着嘴大声地朗诵开了‘:
黄河在吼!
它微笑着向我们招手,
啊!敬爱的毛主席,
过黄河吧,
河东比河西安全!
吟到这,他突然卡壳了。大家围着石国瑞逗趣打闹,警卫班李班长连连向大家摆手,示意不要打断他的思路。只听石国瑞接着吟道:
我们也向黄河招手,
黄河,你不用担忧。
这里有我们的的野战军,
还有干百万老百姓,
既顺利,又安全!
再见!
毛泽东听完石国瑞作的诗。高兴地笑了起来,并表扬说:“石国瑞的诗作得不错,只可惜没有尾,应该再加上一句。他接着为石国瑞补充道:我们打败了胡宗南,再拜托你,把我们送到东岸!
参见《毛泽东在佳县》 第22页
高再恩编
陕榆新出批(1995)字第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