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秋,毛主席领导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指挥西北野战军取得沙家店战役胜利后,西北战场战略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西北野战军即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但从当时各方面条件来看,要彻底解放大西北任务还相当艰巨。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无把握之仗,10月7日,清涧之战胜利后,毛主席在佳县及时提出:“10月15日后,必须进行冬季休整。”通过休整,为解放大西北创造条件,也为中央机关东渡黄河作准备。
10月24日,毛主席在佳县南河底派人从神泉堡找来当时担任九支队(中央前委的代号)司令部副参谋长汪东兴同志向他说:“目前,我西北野战军准备进行冬季休整,中央前委机关也需选择一个较为合适的地方过冬,你看什么地方好些?”汪东兴说;“我想先听听主席的意见。”主席说:“我听说米脂县的杨家沟一带不错,那里村子大,窑洞多,群众基础也较好,我想派你带一个连去那里打前站,主要任务是为九支队准备好窑洞,供暖设备(地炕、炉子)、过冬衣服以及粮食等。”主席讲完自己的意见后,接着又向汪东兴说:“你如果没什么意见,应尽快回支队去,向恩来、弼时同志汇报,看他们意见怎样。”
10月25日,汪东兴从南河底赶回神泉堡,立即将毛主席派他去杨家沟执行九支队过冬任务的事向周副主席、任弼时同志作了汇报。周副主席和任弼时认真听完汇报后,表示完全同意主席的意见。周副主席随即又吩咐汪东兴同志说:“到杨家沟后要把当地的社会情况细致地了解一下,中央前委机关的安全非常重要,要让各大队、警卫团派人协助你去完成这次任务……你马上去做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我们负责与陕甘宁地方政府联系,请他们派人协助你。”根据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指示,汪东兴于次日上午与廖志高(九支队政治部主任)、范长江(新华社长)、刘辉山(警卫团长)等人一起就去杨家沟打前站,对人员抽调问题和其他准备工作又作了具体的研究安排。
10月27日,按照规定的时间,所有随汪东兴同志去杨家沟执行打前站任务的部队、工作人员携带必要的装备,一早准时集合于神泉堡九支队司令部住所前,任弼时作了简要的讲话,汪东兴就执行此次任务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后,就带领全体人员告别了中央前委机关,向杨家沟进发了。
经过两天的急行军,于29日上午顺利到达杨家沟。
因任务紧、工作量大,大家到杨家沟后顾不得休息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当天下午汪东兴就找来区委负责人高庆祥和杨俊喜二人,同他俩谈了话并交待了任务。接着,第二天又召集了由杨家沟村、岳岔村、李村圪墙村、李均家沟村、何岔村、候家沟村等几个村干部参加的会议。汪东兴向各村干部介绍了这支人马的来意,告诉大家九支队准备在杨家沟过冬。讲明这支人马来这里的任务就是要做好过冬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住房、吃饭、交通、安全等问题,要大家协助解决好这些问题。村干部们听说九支队要在杨家沟过冬,都非常高兴,一致表示要动员所有的老百姓全力协助先头部队为九支队做好过冬的准备工作。所以,会议一结束,村干部们就赶忙回到自己的村里,马上开始为九支队筹集粮食和解决住房问题。由于大家积极性很高,仅两天的时间,房子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为了使九支队在杨家沟能够过一个较为舒适的冬天,随后,各村干部又动员了一部分青年民兵同警卫团一连的战士们对所有的窑洞都进行了衡底的清扫,并都新糊了窗子,同时,还叫了一些懂技术的匠人,对个别窑洞内不好烧的灶子进行了重新修整。除此外,各村的道路都进行了加宽和修垫。
11月3日,九支队来杨家沟过冬的准备工作基本上就绪。汪东兴召集警卫连的全体干部就九支队住宿及警卫工作进行了初步的安排。研究决定:中央前委机关和警卫团一连住杨家沟村;司令部住杨家沟寨子上的马家“新院”;警卫团团部住岳岔村里。同时又在畅家沟村两面山顶的制高点上挖了防御工事,并加以伪装,沟前沟后都设了哨卡。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汪东兴向前委司令部作了汇报,前委回电同意他们的安排。同时,还电令西北野战军总部,调其主力转移在绥德、米脂、佳县一带休整,以确保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
11月14日,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率领中央前委机关全体人员告别了神泉堡,开始向杨家沟进发。队伍行进到佳县闫家峁后进行了六天的短暂休息,于20日顺利抵达杨家沟。当毛主席和中央前委机关的全体人员走进村后。杨家沟全村顿时沸腾了,一片热烈的欢呼声响彻村的四周。汪东兴以主人的身份迎上前去。和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对等领导同志一一握手,问候致意。然后。他将毛主席、周副主席引上山坡,来到寨子上的马家“新院”。当毛主席看到了这一排设计新颖、造形别致的窑洞后,极有兴趣地对周副主席、汪东兴等人说:“扬家沟有房果然名不虚传。这窑洞整齐、漂亮。还是新的,太好了!”接着,毛主席又一一询问了周副主席、任弼时、陆定一、胡乔本等人的住宿安排情况。汪东兴分别回答了毛主席,毛主席点头表示满意。与此同时,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主力按照中央前委的命令,也完成了部队回防转移任务,并将主力的大部分驻防在米脂县十里铺一带。西野总部驻扎在距杨家沟只有二十多里的吕家沟村,牢牢固守着中央前委的前大门。
迁居工作结束后,经过一两天的短暂休息,毛主席就开始忙于中央前委扩大会的筹备工作,他和周副主席、任弼时、陆定一等人就会议的议程及要通过的决定决议作了认真的商讨。特别就如何写好大会的报告《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进行了反复的讨论。毛主席在集中大家意见的基础上,草拟出提纲,从十一月底即着手了报告的起草工作。关于军事、统战和土改等部分内容,周副主席和任弼时等人也参与了写作,最后由毛主席修改审定。
1947年12月初,中共中央前委发出通知,定于本月下旬召开前委扩大会。12月23日至24日,贺龙、陈毅、李井泉、马明芳、习仲勋等人先后来到了杨家沟。毛主席、周副主席利用会前的时间,分别找这些同志谈了话,并让他们汇报了所在战区的战况及其他工作情况。
12月25日,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在马家旧院内的大厅房正式召开了。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陈毅、陆定一、习仲勋、杨尚昆、马明芳、李井泉、李维汉、李克农、贾托夫、李涛、陈赓、胡乔木等人。列席会议的有:范长江、胡备文、崔林、叶子龙、汪东兴、廖志高、罗青长、黄树则、张文舟等同志。会上毛主席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毛主席作报告时,不是完全照着稿子念,有时离开稿子,讲的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他精辟地分折了当时国内各战场形势,详细分折了敌我双方军事力量,提出了全国军民所应完成的任务。当毛主席讲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时。”会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和一片爽朗的欢笑声。报告结束之后,大家情绪十分高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同志除了对当时的军事形势作了认真的讨论外,还详细讨论了当时党内一些倾向性问题以及土地改革和群众运动中的几个具体政策问题。讨论的结果后来毛主席写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指示中。最后,大会一致通过了这篇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光辉报告和毛主席于1946年12月起草的《关于目前形势的几点估计》,同时还作出决议并指出:“这个报告是整个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指南,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带纲领性的文件。全党全军应将这个文件联系1949年双十节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敌军宣言》、《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中国土地法大纲》系列文件,进行深入地宣传教育,并在实际中严格遵照实施。”十二月二十八日大会胜利闭幕。
大会之后,受会议精神之鼓舞,贺龙、陈毅、李维汉、李井泉、张文舟、马明芳、陈赓、贾拓夫等人顾不得休息,于二十九日就告别了中央前委,离开杨家沟,奔向了各自的工作岗位。而毛主席根据这次会议所讨论通过的各个决议决定精神,也紧张地投入了各个文件指示或文章的起草工作。从这次会议开始到1948年3月22日离开杨家沟,毛主席一共写作了十多篇光辉雄文,后来仅收入四卷的就达十一篇之多。
1948年元月,中共中央前委决定:利用冬季休整机会,在部队中开展一次“新式整军运动”。对此,毛主席亲自起草了《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一文,文章明确指出了这次新式整军运动的内容和目的。其内容就是在部队中开展“三大民主”“三查三整”活动。“三大民主”即是军事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目的就是要在全军范围内进行军事训练,掀起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性练兵热潮。“三查三整”就是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作风。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全军战士的阶级觉悟,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根据中央前委的指示,西北野战军和中央前委机关所属的警卫团迅速展开了整军运动。广大部队指战员和战士一起爬滚练打、互相学习比赛,形成了一个练兵高潮。同时在战士们中间还广泛地开展了诉苦活动,以激发战士们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仇恨,坚定战士们推翻蒋家王朝的信心。通过整军,西北野战军和警卫团的广大干部战士不但政治觉悟、军事技术、战斗意志普遍都得到了提高,而且使队伍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壮大,从而为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基础。整军运动结束不久,中央前委机关趁热打铁,在杨家沟又召开了西北人民解放军前委扩大会。毛主席在会上明确地肯定了整军运动的成绩。特别是宜川大捷后,毛主席结合战争胜利再一次肯定了整军运动所带来的成果,及时起草了《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高度评价了新式整军运动。他说:“宜川战役胜利,证明人民解放军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是正确的。通过整军,将使自己无敌于天下。”
在此期间,毛主席在忙于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米脂的地方工作。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时常派人去杨家沟周围村的老百姓家里了解情况,搞社会调查,曾两次派人去米脂县城视察工作和进行综合性社会调查。1948年1月5日,任弼时同志受毛主席、周副主席之委托,带着汪东兴、廖志高、郭仁和其他工作人员及警卫战士一行十人,从杨家沟出发来到米指县城,受到当时中共米膪县委书记自治民和县长乔备果的热情接待。当日下午,自治民书记陪同任弼时、汪东兴、廖志高等人视察了米脂县城。翌日,白治民书记和其他五位县委常委向任弼时同志汇报了工作情况。汪东兴、廖志高也听取了汇报。汇报的主要内容是:1.备战支前和土改工作;2. 秋收秋种工作;3. 存在的问题。任弼时听取了汇报后,对米脂县委和政府的工作表示满意。他要求米脂县委应进一步努力工作,向全县人民群众讲清形势,克服团难,把米脂的事情办好,迎接革命胜和的到来。
1月7日,任弼时等一行十人结束了对米脂县城的视察和社会调查。临行前,县委书记白治民和县长乔备果到任弼时住所前欢送。白治民书记委托任弼时同志代米脂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向毛主席、周副主席等中央前委同志问好。并表示要去杨家沟看望毛主席和中央前委机关全体工作人员。
不久,毛主席又一次派田畸、李鼎两同志来到米脂县城,专题调查了米脂县的整党、土改和生产自救等项工作。
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对西北各解放区汇报材料的研究分折,毛主席发现了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解放区所开展的土改运动都普遍存在着“左”倾扩大化的错误。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2月中旬,毛主席在杨家沟召开了土地工作会议,重申了党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随后,毛主席又起草下达了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左”倾错误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的重要文件指示。从而,正确地指导了全国性土地改革运动的健康发展。
3月2日,宜川战役大捷,我西北野战军共歼灭敌人一个军部、两个师都、五个旅,总计三万人。这是我军通过冬季休整后在西北战场上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中央前委听到消息后十分高兴,当日在扬家沟召开了祝捷大会,前委机关的所有工作人员和警卫团的全体战士都参加了大会。毛主席、周尉主席热情地赞扬了西北野战军这种敢于打硬仗,勇于打胜仗,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并对西北野战军进行了嘉奖。
这次战役后,我人民解放军军威大震。西北战线、华北战线、中南战线胜利一个接着一个。各个战区的敌人像春天的冰块一起崩溃着。毛主席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东渡黄河、挺进华北的建议。3月9日下午,毛主席召集周副主席、任弼时、陆定一、叶子龙、汪东兴等人,就中央前委机关东渡黄河一事进行了讨论。毛主席说:“自蒋介石指挥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 我们中央前委在陕北转战已一年了。经过一年的较量,全国各战区、敌战区的斗争形势发展对我们越来越有利。我们在大范围内由被动变为主动了。他蒋介石赶我们过黄河,我们偏不过,拉着他在陕北转圈子。现在他顾不得赶我们了,这说明渡过黄河的时机已成熟了。目前主要看什么时候过,怎么过较合适。”周副主席接着说:“中央前委、后委、工委汇合,这样更有利于指挥全国解放战争,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现在正是黄河上游化冰季节,我看三月下旬渡河较合适。”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周副主席的意见,叶子龙提议由汪东兴率队打前站,做组织东渡黄河的具体工作。毛主席表示完全同意,并接着叶子龙的话说:“派给汪东兴同志一个连的兵力,给他带两部电台、一名报务员、一名译电员,随时将准备工作情况向中央前委报告,与前委保持联系。”
3月10日上午,汪东兴在杨家沟马家“新院”内召集了东渡黄河打前站工作准备会,到会的有警卫团长刘辉山、参谋长古远兴、通讯大队长崔林、慕丰鹊等人,叶子龙、廖志高也参加了会议。叶子龙先向大家传达了中央前委的指示,廖志高讲了东渡黄河的意义。然后,大家根据各人所担负的工作性质发表了意见。通过充分的讨论,最后决定警卫团二连全体官兵襁骑兵一班随同汪东兴回志打前站。另外还抽调一名报务员和一名译电员、两名政治宣传员和两名群众工作干部,组成了东渡黄河的先头部队。
下午,中央前委机关在杨家沟士改时竖起的“劳动人民翻身纪念碑”前的广场上,召开了东渡黄河动员大会,全体工作人员和警卫团全体战土聆听了周副主席关子形势发展和东渡黄河的意义的讲话。周副主席首先回顾了中央机关主动撤出延安一年来的可喜变化和坚持留在陕北的深远意义。他指出:“由于我党正确地执行下毛主席、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在短短的一年内,敌我力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中央坚持留在陕北的任务已胜利完成。为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中央决定到华北地区去。”最后指出:“胜利就在面前,任务仍很艰巨。希望大家继续保持我军艰苦朴素英勇作战的光荣传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3月11日上午,东渡黄河的先头部队集合在村东北的大树下,汪东兴作了简短的讲话后,队伍从杨家沟出发了。
3月12日下午六时,部队顺利到达螅蜊峪,当晚派人将吴堡县委书记和陕甘宁边区保卫处负责同志找来,就中央前委机关东渡黄河一事向他们作了简单介绍,然后就过河所需船只、船工、修船的技工、部队人马所需粮草等一系列问题向他们作了交待,要他们想办法协助完成,并要求五日内准备齐全。
13日开始,大家分头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到13日渡河所需物资就基本上准备就绪。为了做到过河万无一失,由汪东兴策划,吴堡县委积极协助,调来所有船工,接着又进行了两天的过河演练。
1948年3月20日,毛泽东、周副主席在杨家沟马家“新院”内接见了县、区、乡干部。毛主席、周副主席微笑着站在“新院”门台上迎接前来的县、区、乡干部,和他们一一握手,让他们在屋里坐下。在亲热的谈话中,毛主席十分幽默地对当时米脂县长乔备果说:“明天我们准备离开杨家沟要走了。几个月来,我们是属于你所管的米脂‘黎民’,现在要走,总不能不办迁移户口,不告而别,悄悄地走呀!”毛主席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毛主席接着说:“我们来这里,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现在要离开了,用过老百姓的东西要还,损坏的要赔,我们留下一个善后工作队,专门搞这件事,希望你们区乡干部协助办好这件事。”最后,毛主席还就民主作风问题土改问题和对待地主子女态度问题又向大家作了指示,周副主席也讲了话。
3月21日,天气格外睛朗。上午九时,毛主席、周副主席率领中央前委机关全体人员在米脂县长乔备果的陪送下从杨家沟出发了。毛主席神采奕奕,周副主席笑容满面,向早已等候在道路两旁送行的乡亲们挥手致意。队伍整齐有序地向前走着。乡亲们恋恋不舍的向队伍送别着,大家都互相祝愿,依依惜别。
22日,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中央前委机关全体人员先后抵达螅蜊峪宿营,晚上汪东兴同志向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等同志汇报了东渡黄河的各项准备工作。周副主席代表前委向全体先头部队表示感谢。
23日,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率领前委机关全体人员于上午十时来到吴堡县岔上乡川口村渡口,十一时顺利渡过黄河。从此,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转战陕北的战斗岁月。
参见《毛泽东在佳县》第99页
高再恩编
陕榆新出批(1995)字第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