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佳县  >  故事  >  历史故事

毛主席在佳县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

      1947年3月31日,毛主席在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在清涧县枣林沟村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前委,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任弼时和陆定一组成,代表党中央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中央前委按军事编制组成直属支队,番号“九支队”。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决定中央警卫团团长刘辉山、政委张廷桢、参谋长古远兴、副参谋长  汪东兴率领警卫团的一、二、三连、骑兵中队留在陕北执行保卫党中央的任务。
      为了保密,每位首长都起了代名。毛主席叫李德胜、周副主席叫胡必成、任弼时叫史林、陆定一叫郑位。
      朱总司令指示,必须把身强力壮、有战斗经验的战士留在陕北,保卫毛主席和中央前委机关的安全。同时指示周西林给毛主席开小车。中央社会部李克农、师哲和其他公安人员跟随中央前委机关执行保卫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同志的安全。
      任弼时同志担任九支队司令员,每到一个地方,他和汪东兴同志协同当地保安科、区、乡治安委员会、行政主任、村主任一起察看地形,到老百姓家里了解居住情况。支队参谋长叶子龙和警卫团长刘辉山同志同农村治安人员选择中央前委机关的办公地方。具体要求是:地形高、有大门围墙、出路好、便于通讯和疏散。警卫团命令哨兵在村内制高点警戒、挖筑工事战壕、防止敌人偷袭。警卫部队在村子四周加派流动哨,村子里的治安员、基干民兵自告奋勇给警卫战士带路,一同上山站岗放哨,并在大路口设卡,盘查过往行路之人,严密封锁消息。白天行军时,全部人员头上戴柳梢草帽,防止敌机空中扫射;夜晚行军不准说话,不准打手电、不准吃烟。政治部的干部协同当地区、乡政府保安助理员和治安主任对村里、邻村的地主、恶霸和嫌疑分子进行审查控制,防止出问题。
      警卫团战士、中央电台工作人员全安排住宿到九支队附近,每到一处,任弼时同志亲自检查,并慰问当地村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
      为了便于指挥和通讯联络,凡主席住的地方全安装无线电台、有线电话等设备。发电机是用人工手摇,电台工人、译电员紧张的拍发电报、译电码,指挥全国各地的解放战争。
      8月16日,毛主席从米脂陈家岔动身,经乌龙铺到达曹家庄,住在曹天昌家右起第一孔窑里,周副主席、任弼时住在第二孔窑里。十七日早晨,侦察员来报告:敌刘戡部行进很快,已经到神泉堡,占领佳县城。这时,九支队正处佳芦河的南岸,与敌人相距只有十五华里。敌情紧急,正下着大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过不了佳芦河,九支队一步不能停留。主席临时出主意,指引大家朝西岸北上,在大西沟底一条小河上,用木板和木头搭起一座浮桥。让九支队通过。同志们快步过桥,大家只有一个信念,甩掉敌人,保卫毛主席,跑过敌人就是胜利。雨夜急行军,上了石嘴峰石坡,经李家洼,到白龙庙,住在李树前院内;18日,一路急行军到达杨家园村,住在杨正林家,院内、大门口、脑畔上设几处岗哨,村长杨正具在主席住的窑洞石仓里取出三斗小米,吃了两顿小米干饭;19日到达梁家岔,住在刘汉继家里。这地方在一个大路上,无有大门围墙,坡底下是一条三岔口大路,条件很差,警卫战士更加注意,前后院站两处哨,还在村对面山头、脑畔寨子圪塔构筑了工事,架着机枪和大炮。江青同主席同住一室,下午到附近一家老婆子家闲串,问这家是什么成份,老婆子不懂什么是“成份”,只说他家土地被分走,毛主席知道后,再不让江青去了。
      行政主任壬万如和绥德专署保安科王科长给九支队号下五十孔窑洞,打发了二十头牲口在兴隆寺仓库驮回十石黑豆给骡马吃。走时放下十石粮的料票。
      主席在梁家岔住了五天,同时还住有中央医院从前线抬来的伤兵,还给本村老百姓看病。
      8月20日,毛主席和彭德怀指挥的沙家店战役打响了。沙家店的守敌是敌整编三十六师,师长钟松自以为援助榆林有功,共军怕他,骄狂异常,他竟远离主力,率师部及一六五旅孤军冒进,扬言靠他自己的力量就足以结束陕北战争。
      拂晓,西北野战军的一、二纵队在毛主席、彭德怀同志的指挥下,向空虚的沙家店发起进攻。下午二时,西北野战军的教导旅和新四旅对进至常高山地区的敌一二三旅发起猛攻。同时我第三纵队在乌龙铺以南随时阻止刘戡的增援。黄昏,沙家店被我军攻下,整个沙家店战役歼敌六干余人,旅长刘子奇被俘。毛主席高兴地说:“这一仗打的好!”马上给彭德怀发电祝贺,这一仗使钟松的“结束陕北战争”的牛皮变成了“结束他自己”。骄兵必败,古来如此,毛主席用兵游刃有余。想在哪里打敌人,就在哪里打胜仗,胡宗南的部队乖乖的听从毛主席的“调遣”。
      8月23日,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陆定一、胡乔木、叶子龙前往西北野战军司令部驻地前东元村,参加在那里举行的旅以上干部庆祝大会,毛主席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彭德怀亲自主持。
      下午五时左右,毛主席、周副主席等领导回到梁家岔,下马休息了一阵就开始夜行军,四周被黑暗包围着,分不清地形地物,二十多里路,走了几个小时,半夜到朱官寨村,幸好村边有一排三孔窑洞住着当地老乡,汪东兴向房主说明情况,房主很明事理,马上让出两孔窑洞,让主席住下,主席实在太累,简单洗了一下就休息了。
      第二天早晨,汪东兴和叶子龙在村南阳坡张月胜家找到一排五孔窑院,地形高,有大门围墙,周副主席亲自看了,同意把中央前委机关安排在这里住下,共住了一个月,乡治保主任张步义带领中央警卫团的同志在苗家圪塔寨子上,周围几个山头修筑工事,挖战壕,架起了机枪大炮。为了防止榆林国民党二十二军偷袭,在离这里十五里路的乔家堰村住了一个警卫排。老党员李怀支和汪东兴单线联系,负责九支队的粮食、副食、草料供应工作。群众不知道毛主席住在这里,总是说这里住着一个大官。毛主席说:“朱官寨是个好地方,要多住一个时期,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朱,官是当官的官,寨是这里古时有过山寨,这里住下,红色政权好巩固发展。”
      当天中午,古远兴、慕丰韵、闰长林三同志带领行政主任苗玉有、治安主任苗植厚等几个村干部在村四周高山察看地形,安排警戒任务,由警卫团一连做核心力量,二连住在离村子五里路的石家搬,如有特殊情况,按规定的信号联系增援。白天流动哨,晚上固定连环哨,由慕丰韵负责。刘辉山团长在全团战士大会上强调提醒大家:“警卫工作十分重要,各连排迅速执行,不得有误,一点也不敢马虎,不论是何人,一有疑点,严加盘查处理,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提高警惕。”
      25日,召开各大队,直属支队、处、科室干部会议,周副主席作了重要讲话。他说:“西北战场的斗争形势,在毛主席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沙家店这一仗打胜了。我西北野战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由被敌人追着打,转入主动追击敌人打,胡宗南再想北进,只能是白日作梦。”
      26日至29日,各大队、支队进行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西北野战军按照毛主席制定的“磨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让他们往那里走,他们就往那里走,把敌人拖得筋疲力尽,然后寻找机会,想在哪那里打他们,就在哪里消灭他们,证明毛主席“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战略战术”是非常正确的。更证明毛主席说的“撤离延安有延安,死守延安无延安”,“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是千真万确的。
      毛主席在朱官寨村住时,发表了光辉著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9月21日,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陆定一和中央前委由朱官寨出发,到张家崖窑,住在李怀宁家的四孔窑院。当时,李怀宁妻子生下娃娃不满一个月,也主动搬出去,让毛主席住在这孔窑洞里,临走时,主席给娃娃起了个名字叫“毛人”,并说:“带上我的姓,长大了有个留念。”以后,怀宁妻子生了三个小孩,起名时都带上了“毛”字,后来,毛人参加了革命工作。
      这两天,雨下的很大,路上很滑,行走不便,警卫战士带领治保人员、基层民兵,用镢头在村头周围土崖上挖下竖式深壕,站在里边放哨。对面高山上有一座龙王庙,住着一个警卫班,由村干部送饭吃。这个村子只住十七八户人家。窑洞困难,其他随行人员和电台、运输队全安排在附近的苏家城、高家沟村。
      主席和几位首长骑着一匹白青马和几头骡子,刚出村,敌人的两架飞机在空中旋转,寻找九支队驻地。他们马上在深沟岩里隐蔽起来,然后在自己头上,牲口身上挂上柳枝。敌机飞走了,他们又开始行军。
      9月25日,毛主席一行来到了神泉堡,住在原佳县县委住过的七孔窑院内。毛主席和江青住在右起第三孔里,周副主席住在第四孔。刚住下一会,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来看望九支队的同志们,由汪东兴和叶子龙会见。
      神泉坐落在佳芦河以南,依山傍水,东南是一条小川,村南有一条很长的深沟,村中住有三十多户人家,有一百五十多口人,村子外貌宁静而秀丽。
      陕北窑洞,是当地村民世世代代居住的主要建筑,不单在这个小山村,乃至在整个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甚至华北等地山区,都有这样穴居建筑群。这些窑洞没有通风设备,光线也不好,但确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冰雪封冻的严冬,室内温度较高;赤日炎炎的盛夏,室内则特别凉爽。以这点来说,住在窑洞里边,胜过城市的高楼大厦。毛主席带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无论是在吴起镇、瓦窑堡、保安、延安,还是转战以来,一直就住在这样的建筑里,度过了十余载不平常的日日夜夜。在延安凤凰山时,平房很多,可毛主席还是选择了院内的几孔窑洞住下,他对陕北的窑洞不仅有深厚的感情,而且有了较深的研究。要想知道居民的贫困,只要观察一下其窑洞建筑的好坏,便可得出准确答案了。
      毛主席站在脑畔上举目观望了一会,对周围的几位首长说:“大家看,在这山沟里的窑洞,大都破烂不堪,接口土窑无围墙,没大门,村里要数这窑最好,一定是有钱人家住过的,要感谢干部给我们安排的这院既安全又好住的地方。”站在一旁的乡治安主任回答说;“这是出了佳县西门第一家有钱的大地主高继荣住过的房子,土改时他跑在外地,农会没收回来归公,胡宗南来侵犯,县委机关从城里迁出住在这里。你们来了,县委又搬出去,特意让九支队住。首长们听了很高兴,说:“陕北老乡把我们当亲人对待。我们在转战中,应该把地方群众工作做好,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结为一体,我们就如鱼得水,这是战胜胡宗南的一个重要法宝。”
      中央前委机关的一些警卫人员和随从干部,因为工作需要不能远离,便安排在下院住下。村长高保同,治保主任刘青山带领战士们在四周高山上修筑工事,大路口安排岗哨,还带领民兵给支队做地下坑道。主席身材魁梧高大,喜欢吃葡萄,江青下午还到院子外打毛衣,到村内散步。后勤部闰永生同志直接和村长打交道,买副食,合理付价,借东西还,坏了照价赔偿,临走时还请群众代表十几人,男、女、老少都有,同中央前委首长,干部战士一起会餐。
      9月26日,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陆定一、胡乔木、叶子龙、廖志高、汪东兴去闰家峁住的警卫团参加欢迎新兵大会,主席在讲话中说:“中央警卫团是一支担负保卫中央前委负责同志和全支队安全任务的部队,这是党对你们的信任,你们要学习政治、军事、文化知识。要和地方保卫干部一起搞好安全保卫工作。”
      在神泉堡毛主席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发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两篇光辉文献。
      10月17日,毛主席带汪东兴、徐业夫和一个警卫班、五个骑兵从神泉堡出发,去佳县城视察参观。县委的同志在城门口迎接,然后陪毛主席步行进城参观市场后回到县委,   中午饭吃了清炖羊肉、羊杂碎。主席吃的很香,一面吃,一面说:“好吃,叫汪东兴同志回时买上几斤鲜羊肉带上,切成大块,炖得烂烂的美味。”
      晚上,佳县县委汇报了敌人占领佳县的情况。第二天早上,主席在区委书记扩大会议上讲话说:“你们要在县委的领导下搞好土地改革、支前工作,同时把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好。”临行前,在县委书记张俊贤的办公室里提笔为佳县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10月18日,毛主席由佳县动身到谭家坪村,住在贺加厚院内,由县保安科武占润同志协同警卫班的战士安排了流动哨所。村长贺文广叫来治保主任、民兵连长给主席骑的马准备了草料。当时毛主席的代号叫李德胜,大家称他李大队长。天天有人送来信、电报,主席认真批阅,有一天下午,还专门找从部队复原回来的残废军人贺支兴谈话,详细了解黄河每年水位流动变化情况。
      10月21日,毛主席从谭家坪来到南河底村,住在李正兴院内三孔窑里,主席住右起第一孔,周副主席和任弼时住第二孔,江青单独住一孔,江青代号叫郭玉,天天打毛衣。警卫班住在刘思功院内。
      主席讲一口湖南话,当地人听不懂,他就讲普通话。他的灰色布鞋破了,李文典女儿“奶叶”给补新。
      古历九月初九,毛主席带警卫班的战士去白云山赶庙会。为了保护主席的安会,乡政府、村主任组织治保人员和民兵在黄河渡口、大路口、半山坡上放哨。
      主席向房主李文谋了解胡宗南军来这里破坏生产和群众的受害情况,给文谋吃了两支哈德门香烟,用打火机给点火,文谋第一次见到打火机,觉得很奇怪。
      主席深夜看书、写文章,一连抽纸烟。下午在村里散步,发现地里种的“西米”,他问常登太,这种庄稼好吃不好吃、产量高不高,登太说:“只要天不旱,产量很高,实在好吃。”主席拿了一穗作种子,希望在外地推广。
       临走时,主席还给房主三个妇女一人送了块新毛巾。
      10月29日,毛主席从南河底村来到吕家坪村,住在张裕普院内,乡长暴守信,村长吕文全协同警卫战士布置安排了岗哨。
      主席白天休息,晚上工作,不准其他人影响他的工作。有一天下午,汪东兴随同主席在村里散步。张宗明的女儿高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主席大笑起来,
      问这个女孩子:是谁给你教的这首歌?孩子回答说:“学校刘老师教的,学生们都会唱。”汪东兴说:“主席你看农村娃娃多聪明呀!”
      主席对汪东兴同志说:“我们离开延安到今天已有七个月零四天了。我们采用‘磨菇战术’把敌人磨得筋疲力尽,准备最后全部消灭他们,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人是不能太疲劳的,有张要有弛,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如同打仗,激战之后,必须有所调整,否则胜利就没有把握。我们现在就是在调整,目的是以利再战。”主席抽了一口香烟,又说:“疲劳敌人,是为了最后消灭敌人,养精蓄锐,保存实力,也是为了消灭敌人,消灭敌人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
      吕家坪在县城下边,佳芦河岸。土地少,粮食产量低。主要农产品有红枣、中药材。主席在农户家访贫问苦,帮助困难户解决生活问题。他了解到这里盛产红枣和中药材,有祖传中医,群众看病抓药很方便,对村干部说:“你们要多种枣树,采集中药材,贫穷面貌就可以改变,人民的生活就能好起来。你们还要兴修小块水地,挖通渠道,充分利用佳芦河水,发展水利事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不要靠天吃饭。”
      11月1日,主席从吕家坪动身,一路平安回到了神泉堡。11月17日,毛主席从神泉堡来到了闰家峁住了几天后,于11月21日,经王家爝、暖水沟,晚上到乌龙铺,住在陈占真家里,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住在陈占祥家里,共住了一夜,22日早饭后向米脂县杨家沟走去。
      1948年3月22日,毛主席由绥德吉镇动身,经沙坪上、王家畔到达佳县螅镇乡刘家坪村,住在区公所一个四合院内。当天晚上,弼时同志给区公所的同志作了“目前形势”的报告。
      3月23日,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等同志走到川口园则河渡口,主席坐在河滩里一块石头上,两眼看着黄河水,思考着有关将来治理黄河的大事。
      一会儿,汪东兴跑来报告说:“可以上船了”。毛主席从石头上站起来,在汪东兴同志的引导下,大步向二号船走去,周副主席、任弼时同志也分别上了三、四号船。
      毛主席登上船舱,亲热地给船工们打招呼,“劳累你们了!”一位老船工两眼直挺挺地瞅着毛主席,“这位首长好面熟呀,像在那里见过?”他想呀,想呀,猛然想起在区上开会时看见过毛主席的像片,一时激动得不知该怎么回答毛主席的话,半响才说:“毛主席你老人家好!”这时候,老船工和他的伙伴们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安全、稳当地把船划过去。
      木船起锚了,毛主席站在船舱,无限眷恋地望着渐渐远离的陕北群山,船工们在嗨哟、嗨哟的号子声中,精心熟练地划着木桨,撑着船。平平稳稳地把毛主席送上了东岸。
      毛主席下船,向船工们道了谢,又面向黄河而立,面向河西,向着他生活和战斗了十三个春秋的陕北高原久久地疑神遥望,直到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来到他的身边时他才收回目光,向两位战友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话毕,和周副主席、任弼时同志一起骑马向东走去。历时一百天在佳县的艰苦生活胜利结束了,毛主席踏上新的征途,率领全国军民走向新的胜利。
 
 
参见《毛泽东在佳县》第88页
高再恩编
陕榆新出批(1995)字第0017号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