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到佳县城的那天下午,还在城东的黄河畔上游览了这个古老山城的名胜香炉寺。
香炉寺与其说是以美景出名,还不如说是以险要诱人。
寺院由两座庙宇组成,北面靠山的娘娘庙,比较大一些,殿前面的小院子里,还长着一颗老柏树。娘娘庙的南面,有一块与四周毫不相连,从黄河滩上拔地而起的柱形奇石,顶盖只有一丈见方,西端是一座观音小庙,东边向着黄河伸出一块像舌头样的石嘴。这块奇石和娘娘庙之间,隔着一道深不见底的石旮旯,上边搭了一个窄小的天桥,把两座庙宇连在了一起。每当清晨,旭日从吕梁山丛中冉冉升起的时候,人们站在佳县城的东城墙上,从霞光雾气之中,看到那柱形奇石顶着一座观音庙,真像是一个放在黄河岸上的高脚香炉。据说,香炉寺由此而来。
毛主席听完佳县县委关于战争和生产情况的汇报之后,便在县委书记张俊贤的陪同下走上街头,巡看战后这座县城的恢复情况和居民的生活。他们由观音楼向北边走,边看,边谈,不觉出了北街。这里是县城最高的地方,东城墙就在北街脚下。毛主席站在这里向下一望,马上就被城墙外的那奇特的寺院吸引住了。
毛主席问张俊贤:“能出去看看吗?”
张俊贤回答:“这附近不好出去哩!”
恰巧在这时候,一个农民打扮的人从一个门洞钻了进来,毛主席看见便问:“那个老乡是怎么进来的?”
张俊贤只好如实把情况告诉毛主席。毛主席听了说:“只要群众能走,我就能走,咱们下去看看。”
张俊贤引着毛主席下了陡立的土石坡,踩着散乱的石块,从那个半废了的小门洞出去,进了香炉寺。毛主席先到娘娘庙这边,仔细地看了壁画、碑文之后,转身来到了天桥跟前,准备到那个奇石上再看看观音庙。这一下可急坏了张俊贤,窄小的天桥,不知何时搭建,横担和木板早已陈旧了,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他一步抢在前面拦住毛主席说:“主席,就站在这看看行了,这天桥不敢过。” 毛主席笑着问:“群众过不过?”
张俊贤说:“群众也不多过。”
“只要群众能过,我也能过。”说毕,就登上桥,走了过去。
小小的观音庙,只有一人多高,没什么看头。毛主席顺着庙门口只有一尺宽窄的廊檐下,往东边那块像舌头一样的石嘴子走。张俊贤和跟随的警卫都格外紧张。要搀扶毛主席,毛主席不让,一个人走过去了。这石嘴满共有一张方桌那么大,腾空几十丈,悬在波涛滚滚的黄河之上,职业旅行家走到这里恐怕也要目眩头晕。可是,毛主席走过去了,走的是那样轻松,那样坦然,那样稳健。
毛主席站在石嘴中央,敞开胸怀,两手叉腰,远眺起伏的吕梁山脉。宛若骏马奔腾;伏瞰滔滔的万里黄河,犹如巨龙飞舞。多么壮丽的祖国山河啊!毛主席感慨地说:“自古说黄河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应该改变。抗日战争中,黄河替我们挡住了日本帝国主义,只这一条,也应该减轻它的罪过,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们还要用黄河水浇地、发电,为人民造福。”
张俊贤和警卫听了,深受感动。敬爱的领袖披着满身的征尘,还在指挥全国战争的时候,就为我们构思出一幅美丽的建设蓝图了!
参见《毛泽东在佳县》第74页
高再恩 编
陕榆新出批(1995)字第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