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佳县  >  史料  >  纪略

白云山建筑格局

白云山道观建筑布局采用了前低后高、层层上升、主体建于后部高台之上的巧妙手法,将白云道观99处建筑组合成19个单元。每一单元又有主殿,也有配殿,自成一体,并跟其他单元用极明显的轴线彼此紧密联系,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单个看似乎低矮、平凡,但整个建筑群却结构方正、对称严谨,充分体现出严肃且井井有条的传统理性精神和道教徒求平稳、自持、安静的审美心态。
      道观经历代维修、新建,规模不断扩大,层次越来越高。现有各类建筑99处,庙宇54座,保存着大量的彩绘壁画(1300余幅)、各代碑碣(172块)、牌匾、石刻、浮雕,以及石狮、钟、鼓(铜制的大钟大鼓)、旗杆、龙盘等珍贵文物。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明清两代建筑、彩绘、书法、冶炼等陕北民间艺术之精华,是陕北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丰硕结晶。
      白云山不仅是西北地区最负盛名的道教圣地,也是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这里既有亭、台、楼、阁、桥等不同形式的建筑,而各个建筑又都按神的尊卑、作用、位置之不同,屋顶上采用的形制也多式多样,有重檐歇山、十字歇山、悬山、硬山、攒顶等二十多种,同时分别覆以高贵的琉璃瓦和普通灰瓦,起到了主次分明、高低有别、色彩缤纷的艺术效果。
      道观由道路区、宫殿区、道院区三大部分组成。道路区在宫殿区前方,即从东侧山麓起的一条七百余级石磴道顺以山势贯穿至山顶,中间建有山门、石牌坊、东升桥、木牌楼、五龙宫和四道天门。道院位于宫殿西侧,是道士们的生活区,它以陕北特有的窑洞式建筑为主。
      宫殿区则位于白云山中央地带,形成三条基本平行的轴线。主轴线上沿山嵴从南至北的依次排列是:真武大殿、三官殿、藏经阁、超然阁、玉皇阁、文昌楼、圣父圣母祠、五老祠、马王庙;玉皇阁西上一石台阶,有三清殿,再往西有元辰殿、玉皇庙、魁星阁。第二轴线位于主轴线东侧下方,建有白云洞、七圣楼、三圣阁、碧霞宫、东岳大殿等。再往东为第三轴线,建有戏楼、关帝庙、财神庙、佛殿庙等。

 
 
参见《白云山白云观道教志》第三章
白云山道教民主管理委员会编
2007年9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