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佳县  >  史料  >  小传

​李文光的风格

      李文光于1925年出生在佳县乌镇当川寺村,父亲是为人好善、忠厚公正的农民,在方圆几十里颇有些威望。李文光12岁才开始在本村冬书房读了两冬《三字经》《百家姓》。1938年,本村成立起民众初级小学后,他又在小学读了一年书,家里就再也没有力量供他上学了,他也就算小学毕业了。那时,正是佳县人民革命的烽火年代,李文光义无反顾,只身投入到抗日救国求解放的革命洪流中。1941年2月,他被选为乡抗日救国会主任。同年6月,又推为区青年救国会主任。后又历任区宣传部长、副书记、书记等职。1948年9月,调任佳县委副秘书长,不久,又调任县委宣传部部长。1952年任佳县委副书记。1953年4月任县委书记。1954年10月,调陕西省计委任文教处处长。
      1960年10月调任省物资局第一副局长。1983年4月任省交通厅厅长。1988年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5年离休。1998年在西安病逝,终年73岁。
       李文光同志参加革命工作五十多年,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名省级领导干部,他始终坚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一切从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还在佳县乡、区、县工作的时候,李文光同志就以善于搞试点,调查研究,总结经验而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1952年互助组、合作化运动中,他亲自抓了三个农业合作化的试点,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1953年5月4日,在神泉乡阎家坪村召开的第一次全县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会议上予以推广,使全县农业合作社工作有条不紊地发展。
      1954年调省计委文教处后,他首先对全省的教育事业做了一次彻底的摸底调查,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统一部署。特别是对陕南、陕北偏僻地区的教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先后在全省无中学的县区建立了几十所县重点中学,并调配大批大、中专毕业生支援这些地区的教育工作。佳县的乌镇中学、申家湾中学都是这一时期建设起来的。
      1960年,李文光调省物资局工作后,国家正处于经济调整和建设时期,物资供应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做好有计划保证供给,他到职后,跑遍了系统内的供应单位,提出一系列合理化供应措施:一是有计划地开展区划供应,做到按经济区开展物资流通,节约管理和运输费用,降低成本,保证各地区的生产和建设需要;二是有计划调拨购进物资,如改进口圆木为方木和板材,既避免了因圆木腐朽而造成的损失,又利于使用,挽回损失近一个亿;三是加快物资周转,采取邻地按时供应,改变了先集中后分散的供应办法,减少了资金积压,加快了物资周转;四是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把进口关,制止了以次充好、进口废旧和不合格钢材的现象。
      1983年调省交通厅后,面对“文革”后工作人员思想混乱、派性严重、工作扯皮和交通严重滞后的局面,李文光同志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从消除派性入手,大刀阔斧地开展思想整顿、人事改革、财务制度改革、公路建设等一系列拨乱反正的工作。组织四十多人的专案组,平反冤假错案七百多起;提拔重用200多名中青年知识分子;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各县收费统一、及时管理,做到了省厅财力集中,及时支援交通建设。这一制度受到交通部的表彰,并推广到全国交通系统;在公路建设上,大胆引进资金,建设高速公路,围绕神府煤田等资源开发项目,发展山区路桥,为改变山区贫困面貌铺平了道路。
      1988年后,李文光调到省人大工作期间,仍然兼任中央交通部黄河水系顾问等职。他集中精力通过对黄河水系进行考察,借鉴长江、莱茵河等水系的开发经验,主编撰写了56万字的《黄河航运研究开发论集》,为进一步开发和建设黄河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李文光同志参加工作几十年来,对知识的渴求一刻也未停止。不论在那个部门,那个行业,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为一个懂行的管理员。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以律己,克己奉公,坚持原则,为大多数群众谋利益。
 
 
参见《佳县文史》 第2辑 第64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陕内资图批字(2002)Ey6号内部发行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