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舞,又名“耍狮子”,它是陕南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旧时狮子舞的表演多半在晚上,当社火开场或结束时,火光冲天,雾漫全场,锣鼓大作,耍宝人手持一内燃灯火的彩球,翻跟头,走园场引狮上场。文狮在平地表现温和的性格,时而与火嬉戏,武狮上高台展施勇敢、坚强的个性。有时场上布下阵台、或火、或山、或沟,文武狮又联合破阵,妙趣横生。在民间社火演出中,俗以龙狮同台,彩龙在场上作各种表演,武狮登高凌空,文狮跃入主人堂屋,取上供果享用,然后挺立在门口嬉戏,此则成为演出的高潮,最为壮观。谓之“狮子参神,龙送吉祥”。
近年来,狮子舞的表演在不断地发展提高,各路狮舞扬长避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勉县西路狮子破阵为所长,伴而武术;东路以高杆、高台为主,由彩影火光伴之,使人眼花缭乱;南路狮子则以文为主,也与其它社火节目穿插进行,表现一种情趣,反映一种情结。在道具制作上各自都不断地努力,在“新、异、奇”上玩绝招。
狮子舞的品种多,形象各异。主要节目有“大破天门阵”“走火焰山”“懒婆娘拐穗子”“懒婆娘抢场”“大海捞针”等。道具形象逼真,动作敏捷细腻,配合默契灵活,历时千载,久而不衰。
参见《定军风情》(上)第68页
谢作新、徐勇华编著
陕西摄影出版社
199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