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影部落)
近年来,个别单位的公文上、部分旅游宣传标志牌上、不少人的书写习惯上、本县土地、交通等部门的资料上,甚至个别新年挂历上,都把“养家河”的“养”写成“漾”,叫“漾家河”,这是错误的。
自古以来,这条河就被人们称为“养家河”。《水经注·沔水》条中“容裘溪”就是后来的养家河;《大清一统志·容裘水》中,明确提出“(养家河)在沔县东南……,俗谓之洛水,南经巴山东北流,又北经西东城东而北流入汉水”。《汉中府志》则直接说“养家河在(勉)县南二十里,源出巴山北流入汉(江),盖即容裘水也。”清康熙《沔县志·山水》条中也有这个记载。
养家河发源南郑县西南巴山源处的云河乡纸坊坝恒担梁北麓,南北流向,从勉县最南的大河坝村入境,到温泉镇的光明村汇入汉江,全长150千米,流经我县阜川、元墩、定军山、温泉4个镇(乡)80千米,河宽平均百米左右,流域面积576平方千米。养家河环绕群山,有不少深滩,沿途多小盆地,多沙滩,且有温泉、龙洞和几条支流,自古以来,人们根据这条河水流平缓,涝能储洪,旱可泄蓄的特点,依山就滩,先后建有20多条堰渠,最大如曹家堰、琵琶堰、马家堰、白马堰、麻柳堰、天生堰、金公堰、浕水堰、康家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修建的“幸福渠”等10多条大堰渠,浇灌26000多亩农田。据《沔县新志》载:“汉江虽大,备亩三会之疏泄而已,其有利于民者,东路则旧州河(即堰河),黄沙河;南路则养家河为最。”在养家河576平方千米的流域面积中,到处呈现出一派青山绿水、田畴遍野的宜人景象,南乡人民子孙万代依靠它的水利资源,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更享受着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和精神生活。前辈人曾说:“养家河上下多优堰,资灌溉之利,故得此名也。”
在勉县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就认定养家河的养字为“养”而不是“漾”,时隔30多年,为什么仍然被人们误写为“漾”呢?主要是部分人在《禹贡》文中读到“嶓冢导漾,东流为江(水)”,自认为养家河下游正是东流而汇入汉江的,古书上既有漾水,那该是“漾家河”了,没有弄清楚漾水就是汉水。另外一部分人认为一条河,应该有三点水旁,加之养和漾同音,疏忽了音同义殊。
参见《勉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地名文化挖掘考证工作总结》
勉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4月24日
网站“勉县人民政府”:
http://www.mianxian.gov.cn/zdl/dmpc/25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