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秩五
张钫字伯英,河南铁门县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曾任蒋介石政府的军事参议院院长。是河南省大资本家之一。他所创办的勉县民生煤矿,在解放前是陕西的仅有煤矿。解放后,人民政府按民族资本家所办厂矿处理。今天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机械开采,年产二万吨原煤的汉中地区煤矿之一。本文作者是该矿的原工程师,现已退休。也是勉县政协的第三第四届委员。
——编者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在党的统一战线号召下,迅猛展开。一九三八年,烽火已遍及整个华北,由于国民党军队,纪律散乱,败北失地,日益严重。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军,在河南一带已施行“三光”(抢光、杀光、烧光)政策,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无丝毫保障,何况资本家和他的厂矿。因此河南观音堂民生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张钫的五弟张镕,亟想来陕逃难,也想就地办企业,赚大钱。张镕由河南到西安,适逄西京电厂以抗战需要,已派人在汉中建立发电厂,但没有煤炭烧锅炉,怎能发电。若从关中陕北运煤到汉中,交通既不方便,运费又高,当然困难重重。所以西京电厂长在西安遇到张镕,谈及在汉中开矿采煤,供汉中电厂发电一事,符合双方需要,一拍即合张即决定在勉县探矿开采,发展煤炭生产。
张镕将这个决定,当即通知河南观音堂民生煤矿矿长钟赐卿,令钟调人到勉办矿,当时我在观音堂煤矿任矿师。钟矿长即派我到勉县勘查矿区,并携带张钫给国民党汉中行政督察专员魏席儒的介绍信,魏接信后,即转给勉县县长付启楷,就地协助探矿。
在上述情况之前,汉中电厂,已在勉县东丁外马营村,设有收煤站,收购勉县北山堰河一带老矿区用人工所挖之煤(俗名叫石炭),数量是有限的。尚难敷电厂所需。曾有袁致奇向我介绍过去在老矿四厂沟一带采过煤的情况,我与袁就共同去该地进行初步实地勘查煤层状况。事毕我就回西安转报给张镕说:“勉县老厂沟一带煤层沉积情况良好,可以开采。”张镕即决定:令我于一九三九年二月到勉正式探矿。并派职工十二名与我同行到勉,另派王多福到石窝居(在勉宁交界处),刘汉山家,请刘来矿,任事务股长,我领工人到新沟,开平并煤矿。
当年的勉县商会会长侯剑澄(国藩曾任过陕西财政厅长)曾向勉县县长付启楷提出:“煤矿矿区在勉县境内,矿权应属勉县,开釆权当然应归勉县,任何外人,不经勉县同意,不能开采”。因此张镕才具名向陕西省政府建设厅申请釆矿优先权,因张钫关系,当然批准。一九九三年秋季,陕西省建设厅才派技工马培英来勉查证矿区边界,依照矿业法规,合理布置开釆,使国家煤炭资源免遭破坏。至一九四三年初,开始少量生产原煤,日产三至五吨,从无固定产量。多是手工作业,尚少机械使用,直到解放,仅开平井八百余公尺。
张镕于一九四九年春,派常好仁来矿任经理,主持矿内外一切行政事务,一九四三年常病故,张镕继派王松岑来任经理。一九四九年解放之初,王即离矿去西安北郊定居。
在汉中,张钫委托张丹屏设勉县民生煤矿办事处和分销站,张丹屏并曾来矿查看工程设施,张丹屏之子张字六,亦于一九四三年秋来矿调查,也曾在汉中代张钫兄弟筹集资金,维持矿上生产费用。张镕一九四四年冬季曾来矿查看工程进展情况。
至于勉县民生煤矿的资产来源,在建矿初期的一九三九年间,由河南观音堂民生煤矿在西安出售煤价转给,作探矿工程费用。在后期从一九四四年起,至一九四七年,资金来源是由西安中央银行贷给,银行曾派专人范汇川长期住矿,检查工程进展,向银行汇报,作为贷款的依据。
一九四一年春天,张钫由重庆去西安,路经勉县,这是张第一次来看他的煤矿,夜宿勉县财委会。走后张钫再未到勉。
解放后,勉县民生煤矿,按照党的对民族资本家所办企业处理,使此矿获得了新生和发展,已能日产原煤二万吨。三十余年来,对汉中地区人民生活和建设都作出了应有的贡就。
参见《勉县文史资料》 第1辑 第83—87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5年0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