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熙睿
一觉醒来,村子里飘满了花香,往日暗淡的村路也变得明亮起来。到处是淡绿嫩黄,是喧唱、忙碌着的蜜蜂,款款飞舞的蝴蝶。绕村而过的渠水那么清亮,倒映着油菜花、柳树、洗衣姑娘的倩影流向远方。起早的孩子,踏着开满野花的田间小径,蹦跳着上学去。太阳升高了,老人们也颤巍巍地推开家门,静静地望着连绵起伏的田野出神。不远处的小溪头,岸添新痕,草色青青,柳莺、鹡鸰在树间鸣叫,喜鹊不时从山上的密林中飞出,报告着春消息。
杏花开了,桃花开了,春分过后,鲜花竞放、色彩缤纷的汉中大地,油菜花开始了声势浩大的集体亮相。仿佛约好似的,从秦岭南麓到巴山深处,从盆地东端的西乡牧马河畔到与四川、甘肃接界的汉江、嘉陵江两岸,从平川到山间,油菜花溢田漫埂,恣意生长,毫不掩饰地表达着春天的热情。金色的洪流在大地上流淌、跌宕、闪耀,轻灵的风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幻,河流、道路、城市、村庄都愉快地淹没在花的海洋。
有人称油菜花海是大地的艺术。汉中盆地因气候条件兼及南北,地形地貌平坝、丘陵、山地交错、河流密布,加之人工开凿的层层梯田、座座塘库,油菜花海呈现出另一番独特的景观。造化以它的神奇之手,蘸着浓浓的金黄,调动所有才情,烘染泼积,开合聚散,精心描绘着春天的迷人画卷。既氤氲着花开水流、古朴恬静的农业文明流风遗韵,又脉动着道路纵横、线条明朗的现代气息。在汉台、城固的平原,花海如毯、如棋盘,似巨坛焚香,如万人列队。在汉山、定军山俯望,花海在千山万壑间回溯涌荡,浮光跃金。随意走进农家,院边三五株桃李笑绽春风,四围黄花惹衣牵袖……正因为如此,2007年3月,当《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在显要位置刊登出新华社记者陶明拍摄的汉中盆地油菜花盛开景象时,爱美的人们被久久地震惊了……
300多年前,郑板桥的老师、江苏兴化人陆种园的《忆江南》词说:“清明节,僻县也人忙。十里红裙山子庙,一船春酒郭家庄,两岸菜花黄”,深情地描绘了江南乡村春天的景象。油菜花同样给了汉中人更多源自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感动,接续起与大地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童年起,油菜花开就是一个春天最经典的镜像和标志。每到清明节前后,心都会痒痒的,美丽的田园一直在窗外唤着他们的乳名,勾着他们的魂。呼朋邀友,赶庙会、踏青赏花成为众多孩子心灵的节日和美学启蒙课,也成为成年人对世俗秩序的一次倾心逃离。永远属于大地、属于乡野的油菜花,带着着野性的烂漫和壮观不断涌进他们的梦境。一代又一代人,自觉不自觉地走向田野,像年年飞去飞来的燕子,不知疲倦。
对更多土生土长的汉中人来说,油菜和水稻一样,是与生命密切相关的重要植物。油菜苔可当菜,籽可萃油,秸杆还田后可增长地力。浏亮、廉宜的菜籽油是汉中人多年来主要的食用油,滋养、呵护着这块土地上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调节、润滑着人们平淡、粗糙的生活。从每年深秋栽植到次年芒种前收割,油菜不择地而生,抵抗冰雪,战胜病害,繁盛、乐观地走过短暂而绚丽的一生。走在油菜花海中,仿佛能听到它们炽热的情话,感受到万物那不可阻挡的生化繁衍的力量。走在花海里,你的脚步和心情也会放缓起来,目光不断被这些热烈的色彩牵引到遥远的天边。你会想起我们平民的祖先,想起那些很多年前曾经熟悉的、游走乡间的民间手艺人:篾匠、木匠、弹花匠……想起那些失传的民谣、民歌、传说,想起生命中所有快乐美好的时光和片段。走过花海,你会重新思考平凡、意义、坚韧这些词的内涵,那阳光下数以亿万计的、轻唱着的花朵,亲密、团结、和乐,像大地上默默无闻支撑着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处卑下而不自贱,化平凡为绚烂。一年年,守着自己的本分,迎来生命的春天,辉映着我们美丽的家园。
(作者简介:李熙睿,男,生于1966年。汉中市作协理事,现供职于陕西省勉县政协。有诗歌、散文、新闻作品等若干散见于国内报刊。)
参见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http://www.mianxi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