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史料  >  小传

教育老兵刘秉功

马伟荣
      刘秉功先生出生于1928年端午节。其曾祖父是铁匠,祖父务农生活很贫困。到了父辈,由于勤劳节俭、善于持家,生活日渐其好,待先生上学时已是有余钱剩米的殷实之家。由于长期吃尽了不识字的苦头,父亲决心让他上学,以改变几辈子“睁眼瞎”的苦况。
      先生10岁前夏天放牧冬天念过两冬冬书,10岁起在脑毛山小学上学,毕业后考入国立伊盟中学。在中学6年之时,正是抗日战争之日。学习条件甚差,上课无课本,只靠老师讲,学生记笔记;但先生志趣高远,勤学苦练,遵规守范,深受老师同学重视。学习成绩文科居中,数学冒尖,每次考试和竞赛,均能得到表扬奖励,是品学皆优的前10名学生。1948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北师大前身),但是由于与家庭失去联系,经济困难,本人又患了营养不良性夜盲症,大学只念了1年便辍学返家。
      1951年刘先生参加工作欣然从教。先后在沙峁城关、万镇、贺家川小学任教导主任、校长,并兼任过万镇和贺家川学区校长。其间先生工作积极上进,学习刻苦钻研,既做好了领导工作,又兼课教好了学生。沙峁小学4年级毕业生全部考入城关完小5年级,他被评为县级模范教师;万镇6年级毕业生几乎全部考入了神中。当他调离沙峁小学时,群众自发派代表赴县请求留下他。
     1955年,先生被调入神中任工会主席,代两个班数学,又兼班主任。次年被调到榆林,先后在镇川中学、鱼河堡中学任教师、教导主任,1961年调县一中任教导主任。由于他抓教学成绩突出,故地区教育局在全区推广了他的“双基”教学经验。1962年又调往神木县高家堡中学任教导主任,他负责教育教学工作,每学期听课40余节,又代两个班的数学。由于他倾全力于工作,善于管理,从1963年起一连3年升学考试居同类中学之前,迎来了文革前高家堡中学的鼎盛时期。
      文革中给先生扣上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推行者”等帽子,被批判斗争,劳动改造。
      1968年起,先生被“从轻处理”,在高家堡中学当管理员2年多。1972年全县高中教育迅速发展师资严重不足,才将先生分到尔林兔中学任教。学校给他分了两个班的不同数学、教研组长、初中农知、1个班主任,还分管农场。任务超量,但他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特别是加强了双基教学,受到群众师生的一致好评。
      1974年先生又被调往孙家岔中学,历任教师、教导主任、校长,达13年之久。开始他仍代不同的两个班数学兼班主任,还参加大量的劳动。但先生坚持代课一丝不苟,班务工作细雨润物,学生确实学到了应有的知识。1977年恢复高考,该校前3届学生考入大学、中专者居各乡(镇)中学的首位,多数人现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人才。其时,先生得以彻底平翻,恢复了教导主任职务,不久升任校长。但是时隔不久,合格的高中教师陆续被调走,教师力量大大削弱,教学设备也残缺不全,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刘秉功校长迎难而上,治校有方,先从整顿教风、学风、校风入手,用以老带新、以高带低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他本人更是做了“教师的教师”,组织专题讲座,开展观摩教学,迅速使大多教师适应了工作需要。二是制订比较完整的教学规程和管理办法,使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学校的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起色。从而使学校1978年到1984年中考升学率连续取得了好成绩。先生本人也被评为县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并在全县介绍了他的治校经验。于是本县和外县不少学生慕名转来,1个班增到3个班还容纳不下,一部分学生只好再回原校上学,一时间孙家岔中学誉满全县。
      因此先生被选为九、十、十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之后又当选第2届县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在政协4年,先生分管宣教科工作。先生不顾年迈体弱,联系教育局、文化局等部门,与宣教科的同志一道,加强政协职能宣传报导,组建神木、大柳塔、高家堡店塔等5乡(镇)学习小组,广泛宣传政协职能和作用,为各乡(镇)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言献策。同时结合中心工作深入各乡(镇)了解教育态势和先进经验,建议教学研究机构去总结推广。如去尔林兔下乡,仔细了解了尔林兔中学量化考核的管理经验,回来后,在教育行政会上作了专题发言并建议教研室专门组织人力总结。他还组织教育界其他委员到各乡(镇)调查,向县政府提出《如何改变高家堡中学的落后面貌》等调查报告被政府采纳。1992年先生光荣退休,但仍心系教育,退而不休,经常关心教育,了解教育经常向领导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刘秉功先生从教40余年,培养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有的成了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他为神木教育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力量,因此得到了全社会特别是学生的普遍爱戴和敬重。
 

神木文史  第7辑 第107--110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神木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1999年09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