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史料  >  纪略

马文彦二三事

郭抚民 毛焕明
     马文彦(1903一一1983),三原县城关镇人,上海大学毕业,西北民盟盟员。解放前曾任于右任俄语翻译、杨虎城的高级幕僚,参加过西安事变,在河南做过工运工作。解放后任西安建工局、城建局局长,西安民盟副主委,西安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后补委员。现就我知道马文彦先生的几件事,记述如下。
一、投身革命

马文彦在上海大学读书期间,李大钊为了推动中原地区的工运工作,以马文彦为陕西省人并和当时任河南省督办的胡笠僧是同乡为由,遂与邓中夏联系,决定派马文彦去河南帮助张昆弟等人搞工运工作。马文彦到河南后,积极主动与各方面接头,深入工人群众中了解情况,经过日以继夜的艰苦工作,将京汉等铁路工会(在二七惨案中遭遇、吴军阀解散)予以恢复。1925年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普乐园”剧院召开了声势浩大的成立大会。接着,先后建立了陇海铁路总工会、道清铁路总工会、郑州豫丰纱厂工会、新乡纱厂工会、焦作煤矿工会、开封铜元厂工会、开封兵工厂工会等。这些工会的成立,激励了工人的革命意志,从而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向了高潮。马文彦等在成立工会的同时,又曾着手农会的建立。嗣后,马文彦奉命调北京搞学运工作,出入各大学鼓动学生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合法的爱国斗争和宣传。

1926年3月12日,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军舰炮轰大沽口,接着英、美、日、法等八国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竟想以武力扫除我大沽口至天津间的一切军事设施。3月18日,北京学生和群众五千余人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到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请愿,要求断然拒绝日、美等八国的无理要求,支持国民军对日寇的抗击。当游行队伍行至铁狮子胡同执政府门前时,段琪瑞竟下令军警开枪,并用刺刀冲击请愿群众,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马文彦追随李大钊先生走在请愿队伍前夕,当遭到军警刺杀时,马文彦被人群挤倒在地。他用尽力气才爬出东辕门口,对北京大学学生范鸿基说:“李先生在请愿队伍最前列,有危险!”他遂即奔往海军部,佯称新闻记者从东栅栏门口进去,看到院子里摆着十五具成人尸体和一个小孩尸体,未找到李大钊先生。嗣后,他赶到北大,认领了三原同乡张根泉烈士(北大学生)的忠骸。当他回到苏联大使馆时,李大钊先生也已回到大使馆。李先生的头、手、背部都受了重伤,用纱布包着。他不顾伤痛,见文彦等回来,立即令其分赴于右任、徐谦等处商定约会时间,准备研究下一步斗争方案。1928年夏,马文彦在炭渣小学教书。当时由共产党员掌管的许权中旅,随李虎臣部攻打潼关。许权中给马文彦捎话:如果潼战失利,准备把部队带到渭北,举行武装起义,叫文彦联系渭北一带的地方武装力量,以接应他旅到来。马文彦遂即到三原武字区找黄子祥、黄子文兄弟两,告诉许旅准备开来渭北举行起义,叫他们作好接应工作。但许旅在潼关战事失利后并未来渭北,而将部队开到华县的高塘参加渭华起义。马文彦得悉上述消息后,认为高塘地区南靠秦岭,北临渭河,距离西安及东西大道很近,有利于敌方的增援与追击,而不利起义部队的回旋,因之他约铭新一起赶赴渭南,找到了许权中、杨晓初等人,向他们陈述自己的意见。第二天,王泰吉派人把马文彦送到塔山,旋即回到富平。

1942年春,杨明轩向马文彦告知,他与杜斌丞相商介绍马文彦加入“中国民主革命同盟”,为统一战线工作服务,马文彦遂即应允加入该革命组织。接着,杨明轩向马文彦说明,这是一个秘密组织,盟员间从事单线联系,各有代号。马文彦的代号是“武”字,杨明轩的代号是“袁”字,杜斌丞的代号是“柏”字。从此,马文彦就在杜斌丞、杨明轩两人的领导下,在西安开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还协助成柏仁、李敷仁等同仁办起了《秦风日报》《老百姓报》《西北文化报》及《工商日报》,为宣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了大量工作。每后,他会见了周总理,接受指示回到西安,向杜斌丞汇报了会议精神,并转告了周恩来对杜的殷切关怀。

二、苏联之行
1926年春,国民军失败后,于右任被奉军通缉,潜居北京皇城根一寺院内。这时吴佩孚欲攫取陕甘两省,派刘振华进兵关中,包围了西安。李大钊决定由于右任赴苏联劝冯玉祥回国,收拾旧部,解西安之围,然后出兵潼关,策应北伐。于右任对李大钊的这一建议,欣然承诺。为了安全离开北京,于右任通过靖国军旧部属的掩护,辗转到了天津,寓居英租界国民饭店,改名原春雨。李大钊为于右任等人办好了出国手续,并派马文彦作于右任的俄语翻译及秘书,一同赴苏。当其乘车到达上乌金斯克时,一受到当地苏维埃主席的热烈欢迎,并检阅了哥萨克骑兵。因冯玉祥已离开上乌金斯克,他们遂又转赴莫斯科。苏联政府派司法部长在车站欢迎,并对于右任、马文彦在莫斯科的会访、参观等事项作了妥善安排。第二日,于右任偕马文彦会见了冯玉祥,于右任、冯玉祥对国内革命形势作了详尽的分析,认为李大钊的决定是正确的,应全力予以实施。接着他们接见了苏联政府派来的顾问团,与之商定了回国日期。从第三日起于右任、马文彦在苏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瞻仰了列宁墓和列宁遗体,参观了克里姆琳宫、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设置在沙皇别墅的养老院、托儿所及劳动改造所等。据马文彦回忆,最使人难以忘怀的是和斯大林会谈。斯大林对中国革命关切之情,令人衷心感动,对他和于右任先生的思想认识有着极大的启迪作用,确属上了一次生动的革命课。正当于右任、冯玉祥在筹备回国时,马文彦拿来李大钊从北京发来的电报,电报催于右任、冯玉祥即刻起程,若是迟了察绥战局会出现问题。但冯玉祥则认为,在察绥的旧部是有支持能力的,他要在莫斯科办完应办之事后再回国。于右任为了促使冯玉祥早日起程,决定先期奔赴上乌金斯克。他们到达上乌金斯克与在此地的史可轩等及俄籍军事顾问即时登程回国,行前电告冯玉祥:  “我等先归,收拾残局。”他们一行到达国境后,道途十分艰难,推迟了行程。当行至赛尔乌苏以北的固阳城地方,遇见一股土匪在此抢劫,他们便躲到一所教堂内。适逢鹿钟麟部的散兵二千余人也来此就食,吓跑了土匪,攻占了教堂。马文彦与史可轩相商,既是鹿部散兵,我两可下去劝他们另找就食处所。于是他和史可轩下城去与之联络,解脱这一危局。于右任趁机将所带路费埋藏在厕所内。于右任刚返回住室,进来的士兵有的已闯进他的住处,蛮横地向他索要现款。马文彦赶到,向这些士兵说:  “我这里有钱,跟我来取!‘”并以眼示于右任。当马文彦领走散兵后,于右任机警地躲藏起来。这些士兵缠住马文彦,并不时用枪把恶狠狠地打他,他只得一步一拐地将士兵们引至住处,从皮包中拿出在莫斯科收集的几十枚外国硬币,统统交给他们,他们才扬长而去。就这样经历了多次的险境后,才翻过了大阴山,到了五原,胜利地进行了五原誓师大会。
三、南京之行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一直耽心蒋介石回归南京后,是否会昧却自己的诺言。1937年1月初,杜斌丞向马文彦说,杨虎城有要事相见,叫马文彦不要外出。果然杨虎城来托马文彦去见于右任,说是要了解一下南京动态。马文彦对此心有顾虑,因为在西安事变后,于右任来陕宣抚,马文彦曾奉杨虎城命去潼关挡于右任进关。经慎重考虑,杨虎城认为要将共产党“四项声明”在京宣布出去,只能托于右任办理,要见于右任,也只能由马文彦去办。于是决定由马文彦携带文件即刻起程赴京。议定后,杨虎城由口袋内拿,出一份铅印文件,马文彦接过一看,是党的“四项声明”。杨虎城颇有把握地说:  “于右任看了这一文件,一定要讲话的。”说罢,他请李寿亭拿来一筒香烟,亲自揭开烟盒盖子,仔细地把香烟一支支取出,又把烟筒周、围的一层厚纸取出来,这才将文件紧贴烟筒内层放好,再把那厚纸装进贴实,又把香烟一支一支仍装入盒内,盖好盖子,交给马文彦收存。马文彦遂即将其放入手提包内,又装些书籍及日用器物,匆匆出发赴京。

马文彦到了于右任家,初一见面,于右任对在潼关被挡驾一事,果然余忿未消。嗣经向之告知:“杨虎城托我带来一个文件,请先生过目。”马文彦遂将该文件从香烟筒内取出交于右任接过文件放在写字台上观看,马文彦站旁仔细观察子右任的表情,初则满不经意,看着看着态度严肃起来,后来简直有些激动。于右任又重复看了一遍,才颇有所悟地言道:“共产党真的能抗日哩!我才知道西安事变的实情。”  马文彦向于右任谈了蒋介石在西安同三方面达成团结抗日协议。于右任说:“这些事京地全不知道。”接着,两人就带来的文件应怎么办,研究了好久,未能得出结果。于右任沉思了一会,才确有信心地说:“容我想想,一定办成。”马文彦谈及来时有人要打他,于右任真切地叮咛,不要乱说话,呆在家里,千万不可外出。当天晚上,于右任因看了共产党的“四项声明”,很受感动,深夜未能入睡。他经过苦思琢磨,想出了一个办法,亲手用浆糊把那份文件贴在地上,让它沾些泥土,又轻轻揭下来晾干。第二天一早在中央总理纪念周开会前,他请来张继等几位老人,佯言是一个旧相识的商人路过关中农村时拣到的,  带到南京送给他的,转交大家观看,并请张继委员在当天的纪念周上把全文宣读。张继在宣读全文时,首先说明这一文件的来源,是他认识的一位客商从陕西农村揭下来转交给他的。张继在宣读全文后还说:  “这份传单的后段,有同为黄帝子孙自相残杀’……”,说的尚属沉痛。是日中午,于右任先生兴冲冲地回到家中,马文彦急切地向于右任欲问个究竟。于右任喜形于色地对马文彦说:  “你送来的那份文件,今早在中央总理纪念周上宣读了。”马文彦听了心中极为激动,感到共产党的“四项声明”能在这样的场合全文宣读,对推动团结抗日,促进国共合作一致对外的政治局面,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于右任的副官郭明堂见马文彦便说:  “有人在集合,要来这里打你。我已给于院长报告过了,院长叫我设法安全地送你离开南京,速回陕西。”于是,马文彦便在妥善的掩护下从下关乘渡轮到了浦口,经徐州回到西安。杨虎城见马文彦回来得这样快,心存疑虑,急切地询问见于右任的经过。马文彦告诉他,带去的文件已经在总理纪念周上公开全文宣读。杨虎城喜出望外,高兴地说:  “办得好,办得好!”



参见《咸阳文史资料》第五辑第64—73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咸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1年08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