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家做道场,一般都扬幡挂榜、出纸会客。道场的内容很多,如跑狱、跑灯、游十殿、朝地藏佛等。大致分三个类型,分别在夜间举行。
第一夜招请:用方桌一张,上面放把椅子,将五谷粮食斗置于椅子上。如僧家做道场,可将地藏佛像供在斗上;若是道家,须供太上老君像;若是居士,就供观音大士像。再在斗上置放沙碗(碗内倒上清油,放捻子点燃)。念经的人分坐桌子两边吹吹打打,乐器齐响。掌坛师手持引魂幡,僧家念佛号(道家念道号、居士念南海号)。此时,孝子把亡人灵牌和三代祖先牌位,用木盘子(小掌盘)端上,从屋内灵前慢行,步入道场内供在桌子上。孝眷尾随经士后,并向神牌跪下。按长幼顺序分别在灵牌前焚香烧纸,虔诚叩头。掌坛师口念真经偈语,将引魂幡在进香人头上悬绕,旨在招请亡人的高曾祖先,临坛共享祭宴。
第二夜升桥:佛教认为人死后,有的升到天堂,有的进入地狱,全由他在阳世间作的善恶多少来定,即因果报应。又说阴曹地府设有血池与奈何桥,魂灵欲赴西竺国的极乐世界,必须经过血池上的奈何桥,桥下有无数的铜蛇铁狗(详见《幽冥传》)。若在生前作恶多端,死后通过奈何桥时就被打下血池,蛇吞狗咬,万分痛苦。故安葬前诵经是与他忏罪,做升桥道场是使他的亡魂平坦安全地通过奈何桥。
升桥道场分硬桥和软桥两种。硬桥用木板,软桥用白布。若搭木板,摆高桌子七八张,拉开间距,桌子上放长凳将木板架起。桌子表示桥墩。每一张桌子上要供奉桥梁神牌位,香蜡齐燃,形若长虹。此外,桥头桌子上献些水礼和馍供,用新罗一张、雄鸡一只,罗上绘太极八卦图,再备一杆双钩称,一钩挂罗、一钩挂鸡。掌坛师手持引魂幡率领念经士子吹打起来,至灵堂前召引孝家外出。孝子长男或长孙将亡人灵牌放进小掌盘,双手端至胸前举哀,随经士步入升桥场所。此时掌坛师在桥头桌子上对灵牌作沐浴、净面之状。梳洗毕,称钩挂鸡、罗前行,掌坛师持引魂幡跟从,众经士细吹细打,领上所有孝子,送灵牌缓步过桥。下了桥头,孝眷齐跪地下,众经士在桥两边跪舞。或跪锁链式、或跪八卦式,一片欢腾。尤其音乐节奏轻快,静夜传听数里,这是庆贺亡魂平安地度过了奈何桥。
返回院子后,在经棚口把灵牌放在长凳上,掌坛师再念解劫经,并用解劫钱禳解亡人生前的不拔之劫,使之永离茫茫苦海,早赴天竺,乐个自在逍遥。
升软桥是用白土布搭在桌凳上面,人立两旁,孝子把灵牌从布上抬过去,其过程与升硬桥无异。
第三夜大放施食:把人埋葬后,夜里必须做大放施食的道场,否则左邻右舍会谴责。说是头一夜招请来了野鬼,应放施食把野鬼送走,不然村子里就不清平……
这个道场,当天下午应作许多准备。请有技术的经士蒸些孤魂头、孤魂手、孤魂脚和打鬼弹,并以绿红颜色涂染。另备黄表两三箱,毛边纸一两捆,再熬迷魂汤两桶。还要在施食台上摆放茶点、花供十二碟。
施食台由七张方桌排成两路,顶头再放一张,上边重迭两张,置椅一把即成。台上除陈列茶点、献食、红白糖等,专备五谷杂粮多半升。道场开始后,坐台师率众经士同奏笛管、鼓乐前行,孝眷男女俯随于后,同去施食合场。坐台师和经士上台坐定,孝眷齐跪台下,连续烧纸不停。坐台师头戴王佛冠,身披法衣,左手握神铃,右手持令牌,高声念诵施食经典以及咒章梵语。念到重要环节,坐台师拌令牌,往台下打些鬼食弹。紧张时将孤魂头、手、脚一齐抛下。念到最后一章,令执事人分两路,一段段烧纸,一勺勺浇汤,孝眷跟随直到村外方止。返回家院,坐台师仍率领经士至堂前继续诵经,在神龛上给亡人安个灵位。最后孝眷向经士叩头致谢,道场结束。
若念两天经的,最后一夜随坛施食。经士动锣鼓铙钹响器送于村外,分两路烧纸。若念一天经,不做施食道场,只送神于村外或十字路旁。
参见《城固文史》第七辑第222页
城固县政协民族宗教文史学习委员会编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