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城固县  >  诗文  >  散文

丝路遐想

王长江
      每当我来到张骞纪念馆,静静地肃立在张骞墓前,心头会一阵阵涌起许多浮想,放飞我的畅想竟有那么多敬佩和激动,还有几许苦涩和苍凉……两千年前我的故乡人张骞,从盛世大汉的都城出发,带着坚毅的志向,向那人迹罕至、非常遥远的西域进发,决心用长途万里的艰辛跋涉换取报偿。骆驼载着丝绸,驼铃唱着希望,在冽冽的西风中逆风前进,飞沙走石,正在肆虐逞狂,可呼呼的旌旗在催人奋起,满耳轰鸣的雷电暴雨,更敦促着你昂首向西,向西,向西……即使脚步艰难,踉踉跄跄。
      暮色压顶的时刻,是你露宿荒漠的时刻,刺骨的夜风卷着细沙,像无数尖利的针打在脸上,沙漠的弯月,也显得特别冷清,山脚下寻见了一泌细泉,在汩汩流淌,掬一捧冰凉的泉水,啃一口冻硬的干粮,侧耳听听、仿佛又是武帝热忱的叮咛,抬头看看,仿佛又看到了武帝信任的目光。
      走过青褐浑厚的峡谷、剑戟群立的山峦、色泽浓沉的泥河还有奇石险滩的陡坡;在残破阴冷的石洞里烤食过野兔,在碧波荡漾的河滩边搭起过帐篷,在水碧花香的草原修补过磨烂的鞋袜;在跃过涡旋卷涌的激流之后,又豪情满怀,用纯正的城固调,吟唱着一段又一段故乡的秦腔。
      行文至此,停笔遐想,万千感慨间竟让我情不自禁、热泪满眶。张赛领旨率队西行,在十里长亭一口饮干了送别的美酒,面朝长安城巍峨的大殿,跪拜良久,又面朝着西南方向的家乡城固拜了又拜,起身上马,一声“出发”的震天长啸,渐渐消失在阡陌黄尘中。
      这一去啊,就是十三个春秋。
      张骞途经匈奴领地时被扣留软禁起来,但他毫不动摇,去心坚定。匈奴王为了留住他的心,为他成了家。他的这位匈奴族妻子,皮肤黑红粗糙、身手矫健,尤为难能可贵的是通情达理、深明大义,她早已向往那高度文明的大汉文化多年,因此非常支持张骞的重大使命。后来,张骞借机逃脱了匈奴的管制,终于到达了大月氏国……
      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历经千难万险,共18载,凿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大道,开拓了“丝绸之路”,架起了欧亚大陆友好往来的桥梁,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业,被誉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他开创的 “丝绸之路”,所表现出来的开放意识、开拓精神和忍辱负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留下的丝绸佳话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页,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永远为后世所敬仰。
      张骞用自己的一双脚板踏出的这条横贯古今的丝绸之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传播了世界人民的友谊和文明;他以长安为起点,一路向西,越过葱岭,穿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走出了一条连接中华与世界的康庄大道。
      是啊,沿着这条丝绸之路,西域的葡萄、核桃、大蒜、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黄瓜(汉称胡瓜)、石榴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中国的铸铁、造纸、印刷、开渠、凿井等技术传到了西域各国;还有中国的丝绸、茶叶、铁器、瓷器、金器、银器、镜子等物品从丝路运到世界各地。从此,中西文明、中西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滋润,合作共赢。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构想,这是我国谋求经济战略重大发展的辉煌思路。我们作为张骞故里的城固儿女,应当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结合联合国对张骞墓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申遗的大好时机,在全省全市率先行动起来,利用城固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自然资源优势,加快旅游建设步伐,打响“丝路之父”的张骞故里品牌。创造一条以自然风光为主体,以张骞文化为内涵的黄金旅游热线振兴城固,大有希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马嘶阵阵,驼铃声声,”,这是两千年前,丝路创建时的悲壮景象。斗转星移、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如今的丝路变成了新的模样。城固怎样“二次腾飞”,时代在追问,民众在期盼,实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是城固人民、全中国人民的真切愿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在张骞精神鼓舞下,敢作敢为,奋力拼搏,让丝绸之路更加兴旺,为投入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动城固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这,就是我的丝路遐想。
     
 
参见《博望》( 2013年12月第4期)第51页—第52页
城固张骞纪念馆、张骞文化研究会主办
内部出版资料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