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勉县  >  习俗  >  祭祀

勉县诸葛亮祭祀仪式

      
 
      地点:勉县武侯墓博物馆
      即武侯墓清明祭祀。
      武侯墓位于勉县城南4公里处的古战场定军山下,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墓地。墓区占地360余亩,由墓庙区和山林区构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文物旅游胜地。
      属地勉县,地处陕西汉中盆地西端,扼川、陕、甘三省交通要冲,被誉为“陕南西方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古迹众多,历史悠久。生物、矿产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阳安铁路、108国道、316国道以及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穿县过境,汉中飞机场也将在县内动工修建,大交通条件便利;相邻的宁强、略阳、汉台、南郑县区域交通便捷。全县人口43万,城区人口11万人。
      武侯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地跨北纬32°53′—33°38′,东径106°21′—106°57′,海拔高度513—600米。墓区由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墓前土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形如眠弓,古称“三台书案”。从少祖山下六岗向西势若游龙,悠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状半里许,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360余亩,即为诸葛武侯墓冢所在。
    近墓四山,前“书案梁”,后“笔峰山”,左土地岭,右武岗山,将武侯墓紧紧围护。岗上岗下苍松翠柏,奇花异木,遮天蔽日,肃穆盎然。
    环墓区,坐落三个自然村,东边为诸葛村,西北为元坪村,南边为吴家湾村,通属定军山镇所辖。墓北4公里,汉江河自西向东流径县境,古称“沔水”,为汉江上游段,水面横跨大桥连通勉(县城)武公路,十里大道为往来武侯墓提供了交通便利。 
      武侯墓“清明庙会祭祀活动”源于蜀汉朝廷,在三国时仅限于蜀汉地区 (四川、汉中、甘肃及云贵地区)。随着全国的统一、社会的发展,诸葛亮以他的“忠贞报国、维护统一、聪敏睿智、高风亮节”的精神风格深入人心,名震中外,成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心中的偶像,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因此,自三国而后,一年一度的清明祭祀诸葛亮的活动遍及全国,特别是在诸葛亮生前活动过的地方都有巨大影响,都为其建有祠庙进行祭祀,重点分布于四川、重庆、陕西、湖北、甘肃、云南、贵州、山东、河南、浙江等地。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兵驻岐山五丈原,秋八月二十七日晚,其军营上空“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二十八日黎明,诸葛亮卒,临终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即今勉县武侯墓。因其生前官居丞相武乡侯,死谥“忠武侯”,故人们称其墓为“武侯墓”。
    诸葛亮生前忠于蜀汉,礼贤下士、治国有方,“专权而不失礼,行国事而国人不疑,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敬仰和爱戴。他死后,百姓如丧考妣。各级官员和老百姓一致要求为其立庙以崇祭祀,而朝廷以礼秩不听,于是百姓遂因时节而私祭于道陌之上 (百姓在于街头巷尾,少数民族在田间道路上祭祀)。有官员建议于都城成都立庙,蜀汉后主不从。直到蜀汉景耀六年(263年),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宠等联名上书,强烈要求为其修庙,以表武侯功德,千秋祭祀,上慰英灵、下抚百姓,维护社会秩序,巩固蜀汉政权。后主刘禅迫于群声,只好下诏“于沔阳(今勉县)近墓立祠”。并规定,凡属亲属、官吏、百姓祭祀武侯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祭,以崇正礼。于是武侯墓祭祀诸葛亮便从此始,武侯墓庙成为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唯一场所。从此,凡祭祀诸葛亮者,均于每年清明时节至亮墓地,由官方出面,统一祭祀。
    景耀六年秋,魏镇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今汉中),亲率将士到定军山下诸葛亮墓进行祭祀。并令军民人等不得于墓所左右放牧樵采。从此以后,每年清明祭祀诸葛亮墓便成惯例。
    随着时间的推移,围绕一年一度的官、民祭祀活动,发展为自发的群众庙会,每逢清明时节,士农工商、达官贵人前来参与祭祀者络绎不绝,且祭祀规程越来越趋于完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于乾道八年(1172年)途径沔县时拜谒祭祀武侯墓,见此盛况,写下了“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祀丞相墓”的著名诗句。庙会逐渐形成了以祭祀为主,踏青、扫墓、娱乐、商贸为内容,数十万人云集的大型群众集会,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自263年立庙以来,历代地方官员均于清明隆重祭祀,清明节的前后为百姓祭祀日。同时间或有朝廷直接派员代表皇帝来墓祭祀,有资料记载:
    明正德九年,朝廷派钦差来墓祭祀,携祭品(少牢)一羊一豕。
    清雍正二年,派礼部官员来墓祭祀。
    清嘉庆八年,皇帝亲制祭文,派钦差工部右侍郎初彭岭以太牢(牛、羊、猪)来墓致祭,并颁发藏香三枝。
    清嘉庆十六年,派钦差周明球偕同府县官员至墓祭祀。
    清嘉庆十七年,府县官员报部同意由地方筹款举行春(清明)、秋(8月28日)二祭。延续至今。
    武侯墓清明祭祀活动,自公元263年起,一直延续到1949年,解放后虽然还在继续,但活动内容已有所改变,特别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后至1994年,中断了近三十年,原来祭祀用的祭器、祭具全部丢失。虽于1995年后恢复,但因思想观念的不同,现代的文化庙会取代了原来的祭祀为主的祭典活动,祭祀仪式也由现代的极为简单的祭祀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庄严的、内容丰富的祭祀活动仪式。原来的大型祭祀活动濒临灭绝,亟待抢救挖掘、整顿、传承,恢复祭典活动中的祭器、祭具、乐器,否则将使延续1700余年的传统祭祀诸葛亮活动从此消失。




勉县地情网
http://www.mxdqw.cn/l2_12/201208/t20120827_386008.htm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