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360图片)
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清明属春季,在农历二十四个节气里是节。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是指江南或中原大地清明节的春雨情形。府谷属春雨贵如油的地方,清明时节下雨很少,而沙尘暴却常常有。清明时节春意浓,出门旅游,现今已成时尚。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节日。这一天主要是扫墓,表明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府谷清明节民间祭祖活动,一般是在清明节前几天就陆陆续续开始了。因工作或举家外迁,而祖坟在故乡的,也都要清明前回乡祭祖。在本地的是清明当天祭祖。祭祖开始,先在墓地上右角烧香上供祭祀土神爷。然后放爆竹,摆祭品,烧纸钱。祭品主要是馒头,几个菜,烧酒。纸钱除纸钉打的麻纸外,还有纸元宝等。点烧纸和撒祭品时,口中念念有词,叫先人的称谓让寻钱来。也有将顺心事、不顺心事告知先人的。祭祖完毕祭品全部扔到坟地,不能带回,这是一般平常的祭祖方式。二是利用清明节给先人墓堆上添土。添土在黎明时进行,太阳将要升起前结束。取土要远离墓地,选择干净、无杂草的新土。添土不是年年都搞,只有需要的时候才进行。因鼠洞、兔窝、雨水冲刷或年久等原因,使墓堆缺损严重,清明这天都可以进行添土处理。墓堆塌陷特别严重者,要请阴阳先生协助,同样在清明这天恢复原样。三是利用清明烧纸火。一些晚辈因事或其他原因多年未就坟烧钱挂纸欲隆重祭奠者可烧纸火,如金银斗、金山、银山甚至大型宅舍纸火——斗库等。另外,有人平时常梦见逝去的先人,毕竟阴阳两隔,清明节多烧点纸钱说一说,据说就可以不再梦见。这可能也是一种心理疗法。
府谷人对清明的饮食也很讲究。北、东乡人吃黄儿,就是将黄米或谷米面、玉米面发酵后加苏打中和,用水搅成糊状,在鏊子上摊成饼子烤熟,又暄又甜又软,还有一股扑鼻香味。中、南、西乡人吃煎饼。煎饼一般是二月二主食,清明吃黄儿。可有的地方却把它颠倒过来,清明吃煎饼,二月二吃黄儿。煎饼是用白面或荞面摊的。将煮熟的豆芽、土豆丝、豆腐、肉丝和切成条状的煎饼一起用热锅炒,炒熟即食、味道是很不错的。它的构成既包含了主食,又包含了副食,也是府谷富有地方风味的一道特色小吃。南乡人也有吃糕、面的。总之,逢清明就改善生活,区别于平常的伙食,以示对节日的庆贺、对先人的祭祀与怀念。
“二月清明遍地青,三月清明没一根”是府谷的一句农谚,是说植物与节令迟早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在府谷,清明时节青芽露头了,背风向阳处可现绿色。清明春游也是府谷人最喜爱的一项活动,文人志士踏青抒情吟诗作句也屡见不鲜。不少青年男女在清明前后,户外“寻春”“探春”也已成为时尚。
府谷人喜欢植树,特别是在春季尤其在清明前后,每年政府号召全民大搞植树造林突击活动,那些往坟地四周栽植松柏、绿化环境的人们也在清明这天进行。
清明就是意味着既清且明,府谷有句俗谚:“雨洒清明节,天旱一百零五天。”是说清明就是天气清和明最好,天阴洒雨有天旱的迹象,这是多年的经验一说,概不尽然,若果真如此,何其了得?
清明前一天为寒食,实际上人们都习惯把清明、寒食合并为一节。一提寒食,人又不禁想起介子推,所以寒食又是一个纪念性节日。府谷人寒食禁火,越来越淡化了。文化人有此记忆,逢节也仅仅是泛泛一谈而已。
参见《府谷文库》(未出版)民俗风物卷
魏二保撰稿
府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