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神与跳神
顶神,即普通人成为神官的过程。
如某家或人或畜,屡有灾疾,往往请神官禳除。神官辄说,你家先人手上,一定顶过什么什么神,如大仙、将军之类,有神打搅,不得安宁。再问,则说:除非顶起神来,则平安无事。于是,家主便问了所顶神祇的名号,这叫“采马童”。
嗣后,家主在室内设神堂,或在户外建家庙。每年过神祇圣诞、初一、十五及逢年过节,烧香、敬供,神灵便附着于身。此后,便可以出马跳神了。
跳神的人,男人叫神汉,女人叫巫婆(府谷人叫神婆),总称神官。神官所顶神祇名号颇多,诸如白马将军、青云大仙、三位娘娘等,甚至有顶“狐仙”“树仙”之类的。每当有病求治,先虔诚设坛,焚香礼拜,祈求神祇下凡。
神官在香案前正襟危坐。须臾,哈欠连连,双臂摇摆,抖身打战,表示神灵附着在身。神官是神灵的“马童”,即服务生、代言人之意,神灵附身便可以“下马”看病了。
主家陈述症状后,神官自报神祇名号,介绍顶神来历,为“合神路”(与所顶神祇联络、通信)。
然后,神官手挥宝剑或神鼓,喊起神歌,南腔北调(听不清说什么)、随口解析病因(或妨犯),向神灵讨药。所谓“药”,实际是焚香后的“香灰面子”,有时也有如药铺里药丸一样的,那是预先备好的。一切施法结束,神灵才离体升空,叫“回马”“回宫”或“起空”。
回马时,要喝“回马水”。
病人若犯关煞,还有别的办法:夜静,主家院心烧香三日,挂长阡送鬼,或待后到坟地料持、安妥等。
二、识鬼
识鬼是神官作法辨识神鬼,给病人祈祷的活动。有如下步骤:
1.设坛:正墙中央挂主案神像(布上画神像),下摆方桌,桌上设香斗。香斗内插主案神牌位和五色小纸旗。炕沿下的地面上再摆一张方桌。当院心也设香斗,插五色旗。
2.请神:神官敲羊皮鼓,口中念念有词(“请神不知道神大小,请神不知道神座位,高的高处坐,低的低处坐,马子拴在马槽上,鞭子搁在门头上……”)逐一邀请东、南、西、北、中各路神灵,再请方山周围有名神祇。请一方神安一方神。
3.劝坛:神官一边不住地敲羊皮鼓,一边唱着神歌,请求神仙下凡,附着在坐坛人即病人身上。坐坛人头罩黑帕,坐在地下方桌上,面朝门口,不停地摇着五马旗号(白麻纸剪成细条状,夹在柳木棒上,用麻线缠紧),并做着诸如凤凰单展翅(一手执旗)、双展翅(两手执旗)、老龙摆尾(两手一后一前执旗)、牡丹开花(双手上举,环绕头顶)等各种姿势,直到坐坛人昏昏沉沉、浑身发抖为止,最后把手中的五马旗扔在身后炕上。五马旗恰恰落到香斗里,便意味着神灵上了身。
4.合神路:附着在坐坛人身上的是人死后由鬼变成的神,神官要一一问清:是谁家外孙(外婆家),谁家儿子,什么时候出生(年、月、日、时),多少阳寿(寿数),因何亡故,亡故时间等身世情况;还问:死后玉皇大帝封的是文官还是武官,占哪一方位,头戴什么冠,身着什么袍,骑何色马,何处领的兵器、领的人马,几千人、几千马,什么将名,等等。如果是仙家,则要问:家住哪省哪县,哪座名山修仙,哪里修炼成仙,哪里炼的丹,修仙炼丹几千几百年,从何方而来,什么装束,什么仙号,等等。
以上问题都答上来,即是合上了神路;若答不上,则发送走,从头再问,直到合上为止。
5.开光:正午时(中午十二点),神官手持梳子、镜子,利用太阳反射之光,照在新神牌位上,再用毛笔蘸鸡血,点到光点上,即为开光。
6.送神:诸事完毕,将请来的五方神位全部送走,所有的旗号、神牌拿到院心焚化。
7.取魂:神官持长阡(5张黄纸、3张白纸剪成)在坐坛人身上绕来绕去,后放在干草(谷草)人跟前,再用面捏的小虎如法沾取,口念:“头上来,头上去,哪里来,哪里去”。毕,用桃木弓、柳木箭,将面捏的小虎射出门外,干草人送到十字路口,焚毁了事。
三 、过关
某些时候,人难免发生灾疾,叫“关口”。为了免除灾疾,顺利度过关口,请神官到家作法,叫“过关”。
室内炕上摆桌设香,地下放铡刀一口,草人6个,后生3人。敬香焚表后,神官披坛上马(神灵附着于身),病者陈述病情,其母抱着公鸡,呼唤儿子名字叫魂。这时,铡刀将草人的头左铡3个、右铡3个,最后铡下公鸡的头,使病者“过关”。
神官、法官“顶神” “识鬼”“过关”后要“忌门”,即门上挂一块红布和一个粗罗子,三日内,禁止生人、戴孝的人入内,以防挟带泼神滥鬼而入,以便静养康复。
四、送鬼
如果突然患病,时笑时哭,或身上某处剧痛,人们把这种反常现象叫“跟上鬼”。跟了鬼,就要“送鬼”。“送鬼”之法有二。
1.夜静时,用香、纸、表等物在病人身上沾来沾去,口中念念有词:“哪里来,哪里去!是神,回你庙上去;是鬼,到十字路口打香烟去。茅庵草舍不是你的住处。”然后,将用物送到十字路口,先上香,再焚表(敬神)和纸(送鬼)。忌讳:出门后,家里的人要用炉灰或凉水洒线把门围住;送鬼的人返回时,不回头,不说话,即意在撮发鬼祟出门,使之一去不返。
2.舀一碗水,放少许米面,取三根筷子,在水碗里蘸几下,持筷子在卧床病人身上来回摆动,口念咒语,如玉帝咒、老君咒之类。之后,大喝一声“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将筷子并拢,立在碗中央,举菜刀斩倒,送到十字路口,扣上碗,不回头,一直回家。
五、器物禳解
1.银器:以银为材料,由手工艺人精心加工的制品,如银项圈、银锁锁、银娃娃、银铃铃等,小孩戴在脖颈上和手腕上,俗以为是小儿避邪驱恶的保护神。
2.玉器:玉器凝聚了山川灵气,能通神灵,避鬼邪,以柔克刚。因而,天地鬼灵都食之享之;有身份有修养的人佩戴它,以辟邪祈祥。
3.铁器:民间一直有用针驱鬼避邪的习俗,与针类似的其他铁制锐器,如菜刀、铡刀等,都是驱鬼的利器。当地过年时,常用来拦门窗。
4.红物:红纸红布可避邪。小孩出生后,门上要贴红帖,穿红布兜肚,佩戴红布缝制的三角或圆形小包,过年给小孩两眉间点“红俏巴”,以防鬼祟侵害。
男婚女嫁迎亲时,新郎戴红花,新娘头盖红绸巾,婚用礼品都要贴上红纸剪的“囍”字。
逢年过节,家家门上挂大红灯笼,贴大红对联,燃放用红纸包装的爆竹,礼钱用红包,婚缘喜事礼账用红纸记账。
逢九、本命年老年人穿红、戴红。
5.食物:将葱、蒜用红布包扎,挂在居室房梁上、门挂上;过年,小孩肩上佩戴红布裹着的葱蒜和小爆竹;过年,还将葱、蒜放进水瓮中,都为了辟邪。
6.植物与五谷:端午节,门上悬挂艾枝与布做的鸡,大人小孩都佩戴艾枝。
五谷(麻、黍、稷、麦、豆)更是常用的辟邪物。在婚礼、谢土、坟地禳解中常用。
7.镜子:作祟的鬼物,用照妖驱鬼的镜子一照,原形毕露。如,大门对面有妨碍,大门上挂一面镜子。巫神作法,也用镜子。
8.爆竹:民间在年节、祭祀、庆贺、丧葬等郑重场合中,都要燃放爆竹,驱逐邪恶,免灾祛祸。但是,双响欣喜,一声不吉。
参见《府谷文库》(未出版)民俗风物卷
府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