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岁
孩子长到周岁,当然值得庆祝,府谷人叫过头生儿。隆重程度与孩子的“贵气”程度紧密联系。早年,孩子多的人家只把娘家人叫来一起吃一顿糕面就算了事;孩子稀缺的人家就铺张得多,有如办事务亲戚朋友都请到。实行计划生育后,无论男孩女孩都成了唯一,便都“贵气”了,城乡都比较隆重。城里人在饭店大过,乡下人一般在家里待客。
孩子周岁生日前,外祖母要给做“赶嘴鞋”,蓝绸缎面料,男孩绣老虎,女孩绣蝴蝶。这鞋必须是在生日前一两天赶做的,据说穿了这样的鞋就会有“吃福”。在历来贫穷的府谷,有“吃福”算是对孩子最美好的祝愿了。
周岁礼中最热闹的活动就是“抓周”,即预测小孩长大成人后在前途和职业方面会发展成什么样的人。具体做法是:取算盘、笔、书、鞭子、戥秤、玩具、钱币等农、工、商、学、兵行业的器具放于一个平面上,然后抱小孩来,看他喜欢什么工具。如拿鞭子表示为农民;算盘表示为商人……其实抓周与孩子成长关系不大,只是周岁庆贺的一种娱乐而已。这仅是以往的礼俗,20世纪末就不时兴了。
过周岁这天,要给孩子剃头(理发)洗脸,穿新衣服,以全新的面目展示在亲朋好友中的妇女面前,大家把培养和发育的程度同声夸赞一番。
现在,周岁为孩子拍照已形成惯例。
二、平时生日
十二岁以前,孩子每年的生日都要过,只是规模小了许多,一般只有自家和娘家直系亲属不请自来。过生日这天要点长明灯。早年,当孩子稍懂事后,每年生日一大早都要给父母叩头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以从小培养感恩心理。
早年,孩子过生日都要给戴锁儿。所谓“锁儿”,就是一个红毛线或棉线用简单的“中国结”叫“锁儿疙瘩”结成的环挂在脖子上。锁儿疙瘩的两个小环里串两枚方孔铜钱。“贵气”的孩子,过年还要对着火笼戴锁儿,有的过四月八还在娘娘庙戴锁儿。一旦戴了,必须每年都戴,一直戴到十二岁。这些锁儿,要一直保存到十二岁开锁。
在府谷,城乡过生日有差别。城里过生日到十二岁开锁后就停了,直到子女都已婚嫁,年过五十以后称得“寿诞”才又开始过生日。在乡里有的地方是逢生日每年必过,只是规模大小不尽相同。家资丰盈者不管老少男女过生日都吃糕和长寿面,如果在农闲时间,索性还有两天过,即头一天中午糕、面,第二天早上蒸馍细杂烩菜。前来过生日的客人每年不请自到并且自备礼物。为平辈和长辈庆贺蒸寿馍,为没开锁的娃娃过生日则用白面蒸的石榴榴,然后胭脂点染各种花色。经济条件好的也有买衣服或鞋帽的。
还有因农忙,或其他原因不改善生活的,提前通知亲友不过生日,即使是这样,早上在供桌前要按常规点上明灯和三炷黄香,(此灯早至晚不熄,供桌上献上素糕捏的寿桃,意为“高寿”。)烬表叩首后,出去院子里放炮以示庆贺。
三、新媳妇生日
在府谷,娶回新媳妇,第一年必须过头生日,而且要大请人,大摆筵席。早年规模还小些,但娘家人、娶亲时圆饭单上开列的亲戚必须请到,自家的近亲当然也不可忽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媳妇在婆家的头一个生日非常隆重。而且村看村,户看户,攀比成风。有的甚至还请乐队助兴。
四、开锁
孩子长到十二岁以后,就“魂全”和大人一样了,十二岁生日叫开锁。有的地方如县境北部靠近内蒙古边境的地方称“圆锁”。不管名称叫啥,这次生日的规模大而隆重。过去有孩子许在寺庙或祈求祖神保佑的情况。凡是祈求神灵监护的,开锁时必须请神灵代言人(神汉神婆)参加并设神坛让其组织施行开锁仪式。然后家人赠送礼金。凡许在寺庙的则需要公鸡、猪、羊等牲畜换回还俗,由寺庙的住持或僧人履行交换手续。打扫神坛用的笤帚、簸箕必须是新的,表示今后仍为神灵执箕帚。用后送给神汉或寺庙。仪式完毕,举行家宴或在饭店设宴庆贺。近几年,开锁的仪式更为隆重,不但亲朋满座,而且小朋友的同学也济济一堂,其喜庆气氛不亚于婚嫁或高寿庆贺。过了十二岁开锁以后,孩子就称成人了,一切都以大人行事标准去要求。十二岁生日理发时剪掉雀尾巴式的拽命毛,日后与锁儿一起扔到长流水里。
普通的开锁仪式是这样的:将历年过生日时戴的锁儿合在一起共十二盘,如没有年年戴,须补足十二盘;现在孩子平时过生日不戴锁儿,开锁时一次做十二盘。如果有火笼和娘娘庙戴锁儿,则每处十二盘。先将锁儿在神主前的香炉上度过,孩子跪地,母亲将锁儿戴在孩子脖子上,再将一把新锁锁在锁儿环上,每盘锁儿开一次(也有用十二把锁,一把锁只开一盘锁儿)。开完后,孩子对神主叩头,起立,仪式结束。然后解去铜钱,将制锁儿的线编成裤带,用一段时间后,扔到长流水里。
有的人家因多生不存,为了使孩子得以成人,把孩子保锁给巫婆、神汉或村里有威望的人。保锁人每年给孩子过生日时戴一盘锁儿,开锁时,仪式由保锁人主持。
另一种是比较复杂的仪式。先从保锁说起。
孩子过周岁时保锁人设坛请神,口念:某(姓)家某某(名字)小孩童,好比家畜哑牲灵,虔请某神来保佑,长命百岁没灾星。然后把预先买来的银质长命锁在香炉上左右各转三圈,口念:天保成,地保成,都保娃娃长太平。年年春夏不生灾,岁岁秋冬没有病。一年四季保无事,四面八方平安行。三十六关顺顺过,七十二煞不沾身。日月星辰来保大,长命百岁保康宁。然后把锁戴在小孩的脖子上。以后每年生日保锁人都要亲自给小孩戴用棉线或毛线结的锁儿。家长当然要酬谢和招待保锁人。
十二岁开锁的仪式更复杂一些。同样是先设坛请神,让孩子跪在神坛前,把锁儿戴在脖子上。然后把新买的锁子插上钥匙,挂在锁儿上锁好,每念一开开一次锁。开锁词是:
天开锁,地开锁,观音菩萨来开锁。
一开一世无病灾,二开不愁吃穿戴。
三开祸患不沾身,四开四季无难灾。
五开福禄寿喜贵,六开财门大展开。
七开吉星天上照,八开救星及时来。
九开久如天地保,十开长命岁到百。
十一开三十六关门大开,
十二开七十二煞尽躲开。
如果锁是十二把锁,即每念一开开一把锁。俗话说:保锁保锁,越保越妥;开锁开锁,无灾无祸。开锁后,主家以钱物酬谢保锁人,孩子日后永远把保锁人当作亲人一样对待。
五、过关
保锁、开锁是祈求神祇保佑孩子长命百岁,过关也有祈求神灵保佑的目的,但更主要的是一种解破之法。即通过“过关”去禳解认为孩子与生俱来命中注定所犯的关口煞气,以求得神灵保佑,让孩子消灾免难顺利平安地长大成人。
关口煞气指三十六关、七十二煞。大致是阎王关、鬼门关、五鬼关、百日关、青龙关、白虎关、天狗关、断桥关、高崖关、深水关、烈火关、雷击关、落井关、险境关、绳索关……悬樑煞、投河煞、迷魂煞、凶恶煞、邪恶煞、暗害煞、短见煞、游魂煞、落魄煞、勾绞煞等。
过关分小过关和大过关两种。单为一个孩子过关的为小过关,程序也简单。为三个以上孩子或大人过关叫大过关,其程序比小过关复杂一些。
小过关的程序是:
1.准备一口铡草用的铡刀和一只大红公鸡。
2.当院心设坛敬神。(孩子和其家长跪地)
3.过关主持人(一般是神汉、平事、法官均可)在供桌前跪地念诵:维有神灵心慈向善,普度众生,降吉赐福,禳解关口,消免煞气,今有草木迷人×××,虔求神灵为其子(女)×××禳关解煞,使得关破煞消,×××一年四季不生灾,长命百岁永康宁。(诵罢烬表叩首起身)
4.主持人手执铡刀把张开铡刀,小孩手牵红公鸡从刀口内钻过。(鸡脖子上拴红绵绳)
5.待鸡脖过刀口时,主持人用力压刀使公鸡首身两段。同时口念:可逢今天好时辰,天神赦免有灾童,红鸡随身过关口,灾消难免保长命。
6.主人中午做好饭庆贺一顿并酬谢主持人,赠送公鸡和礼金若干。小过关结束。
府谷西南部小过关不用公鸡,而是用干草制一草人,过铡刀时主持人问:“过来了没有?”孩子家长答应:“过来了!”意接口气讨口彩。话音一落铡刀铡下,草人一刀两断。过关结束。
大过关开始同样也要设坛请神。另外准备一些器械,用高粱杆(俗称棒棒)制成刀、矛、枪、戟等兵器,另备菜刀、皮鞭、木棍、铁斧、草人、红公鸡、高桌、大箩筐(府谷方音读qiàng)。
一村有多个孩子可同时进行。
其程序如下:
1.设坛请神:方桌上放神牌位,焚香、烬表、叩首。
2.表心明义:同小过关词。
3.过关斩煞:将兵器一一从箩筐内扔过去,再把公鸡扔过去,紧接着孩子拉草人从箩框中钻过去,讨口彩,走到铡刀前,主持人张刀,孩子拉草人过刀口,讨口彩,孩子一过,铡刀铡草人为两段。给孩子吃点东西。其间有主持人念词:“天过关、地过关,神灵一手来过关,三十六关全解破,七十二煞尽消散。娃娃今儿过了关,富贵荣华享百年。”大过关结束。
有些成年人受过极度惊恐后,觉得魂飞魄散、浑身乏力、夜不能寐、不思饮食、面黄肌瘦,便认为魂不附体了,就以过关加取魂解破。在大过关时另加取魂,或叫摆桃花破阵。其法是在高桌上放弓箭(用桃木条做弓,左搓麻绳为弦,柳木棍当箭,叫桃弓柳箭)、狗皮鞭子一把、十六两盘秤(或戥子)一杆、红布一对方、随身上衣一件、清水一碗、镜子一面、红枣三枚、馍片(饼干)三片、小米三两、插香黄(小)米一斗、粗箩一个、黄香一罗、黄表一叠、笤帚一把,亲人作答应两人,由专门请来的会持法的神官、法官或平事一人主持。
过关后,病人回家坐于当炕。主持人手执桃弓柳箭、狗皮鞭子,率亲人拿粗箩子(内放枣、饼干,箩口盖衣服,上苫红布)于子夜动身,行至十字路口,撮土为堆,燃香插于土堆上,烬表,持粗箩子。亲人左手持一炷香,右手将箩子在香堆上左右各绕三圈,持法者念招魂咒,持箩亲人边绕圈边叫:“××(病人名字)回来!”另一亲人左手持一炷香,右手执笤帚扫地不离并答应:“回来了!”然后边回边叫边答应,经大门时要手搭门楣高叫三声,回家门也同样。上炕时应叫:“××上炕来!”答应:“上来了!”“××三分真魂上身来!”答应:“上来了!”取出箩子内的小吃一份给病人吃。同样做法重复三遍,最后一次在当院心的神坛处,主持人用镜子和水碗对照,口中念念有词:“千里路上取真魂,十字路上叫回魂,三分真魂上了身,一生平安有精神。”并且要另一人手执戥秤称米三两加真魂三分共计三两零三分,若戥秤平衡则魂已取回,不平衡再从头开始,直到取回真魂为止。三两小米熬稀粥让病人喝下。
这里要注意四点,一是亲人必须是生己者或己生者。二是持箩亲人所提衣服不能离开地面。三是取魂毕,病人要怀里放粗箩子,头上顶红布,披上衣服坐一会儿,喝三两小米粥后,趁热入睡,一觉天明。三天不见生人面。四是把红布挂在门外,来人见之不进家,有事在院子隔门叙话。
参见《府谷文库》(未出版)民俗风物卷
府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