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府谷县参加红军的人很多,要比解放期间的还多。据听说,木瓜乡李家沟(过去叫翡翠沟)曾是共产党活动的地方,韩峰,瘸老刘(刘启成)等共产党员在这里住过。1934年冬到1935年春,国民党部队来到府谷抄红军,把营部设在现在的高石崖柴家墕,为搜捕共产党,他们每天调各地老百姓到柴家墕开会,不开会的就视为当红军去了。所以,当时人们都很害怕,只要叫就马上去开会。听说这次国民党杀了很多人。
到1938年,日本兵来到保德,每天用高射炮打府谷城,住在城里,听到炮声巨响,人们怕得都不敢出门,但当时伤亡很少。后来日本兵来过府谷一回,不多久就又退回去了,当时后退时抢了些东西,烧毁了一些房屋。又过了三、四年的一个秋天,日本兵又来到保德,保德人连秋都没敢收,但这次没有过黄河,当时马占山军部在哈镇,队伍在东胜一带驻扎,1945年古历7月日本退了以后部队开走。驻扎的部队还有很多,各乡镇都驻有部队,其中国民党86师在木瓜住了一年。
日本兵退了以后,保德县被共产党占领,府谷县仍是国民党占领,当时府谷县县长诸承恩,征集当地大户人家弟兄多的成立自卫军,后来,这些人看到要打仗了,害怕打仗,就自己以每人千元钱雇用了些不务正业的地痞、流民,并派这些人守河。国民党还雇用了蒙古军把守府谷。从此,共产党和国民党部队开始在府谷展开了拉锯战。董太成讲:“1947年九月初七,八路军到了木瓜,侦察队住在董家沟,住了三天,我的爷爷给带过路。九月二十几,八路军又来了,当晚打了尖堡子。以后断断续续又打了很多仗,榆家坪打了一仗,八路军受损失较大,当时我也给抬过担架。到了冬天,我因不敢住了走了内蒙。”
因共产党部队纪律严明,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对当地群众很好,所以受到老百姓的拥护,而国民党部队,他们的军粮、草料等都向老百姓征集,如果不给就抢,还要挨打。老百姓很痛恨,也很害怕。张羊换讲:“有一次,木瓜川北是自卫军、蒙古军、国民党部队,木瓜川南是八路军。地主韩罗要雇人收割庄稼,由于挣得好工钱,我也去给收割了。在收割时,还听到子弹从头上呼呼飞过。八路军说:我们要不退,你们赶快收割;如果要退了,你们就马上逃走。实际上这边八路军人很少,他们只是打几枪就不管了,和我们拉话,可那边国民党部队只是用枪扫射,不敢过来。后来,八路军退走了,我们大部分逃走了,有四人被蒙古军抓住,受了些拷打。”1947年腊月,蒙古军又来了朱五美的部队,八路军调兵100多人围打,朱五美逃走。从此,国民党方面的部队再也没有来,以后就是自卫军捣乱。
1947年,春天是旱灾,秋天又是冻灾。人们没有吃的只能吃野菜、榆树皮、山药菀、谷秕子等,把山药蔓、苜蓿根、谷秕子等磨成面吃,就算是很好的了。用榆皮面熬的汤,因有粘性,要喝就一碗一口全喝光了,所以人们叫“一口干”。即使是这样,还是饿死了不少人。到1948年丰收了,人们才度过了灾荒,可又有吃得憋死的。
1958年,国家搞大跃进运动,喊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产生了虚报浮夸风。一些积极分子,本来地里产的很少,可偷着把其他地里的庄稼都拉到一块地里,然后汇报说的数字很大。又进行了大炼钢铁,收秋时也不让上地,专心炼铁。自制土炉,用两个水瓮里装上矿石,倒扣起来,用炭烧,风箱吹。生产下任务,每天要炼10多吨,实际上根本完不成,可还要专门有人在电话边守着,随时汇报生产情况,虚报数字。最后生产下的大部分没用都丢了,只有小部分有铁的回炉利用了。当时又搞了生产队食堂制,每人每天定量,分份吃,不准家里开小灶,只要看到谁家烟洞上冒烟,就要查处。因吃不在一块儿,不多久就解散了。
1961—1963年,又遇到了灾荒,但当时国家从各地调粮救助,渡过了灾荒,没有饿死人。1962年,国家实行全国大精减,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写申请,最后经组织批准回家。当时府谷县就回去1000多人,王广翔就是在这次精减运动中回去的。
1963年,又开始了社教运动,进行社会主义大教育,说理斗争。1964年又开展了搬尖子运动,针对村子里的尖子户,主要是地主、富农,通过开万人大会批斗、武斗,其中也批斗了些贫下中农。1965年运动结束后又向贫下中农赔情道款。
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在文化大革命中,木瓜乡革委会主任戴世珍、主要是时任公社党委书记的郭生英受了批斗。木瓜乡陈家梁的王二,原是国民党兵,他说郭生英在内蒙参加过三青团员,又当过国民党员。郭生英被定为“三反”分子,带郭生英到各队批判,劳动改造背城砖,用细米丝在脖子上吊上城砖等游街。倒吊起来,以烧火柱、破锹头等威胁,让郭生英被迫承认。张羊换等人因保护郭生英,也被抓,关了7天。当时乔子清是审训组组长,分五个审训组,乔子清巡回检查,因张羊换本身也没什么问题,所以审训的人也不怎么审问,被乔子清发现了,对审训组的人说:“人家其他地方刮十二级台风,你们这儿风尘不动,你们认为张羊换是好人吗?张羊换满公社放毒……”当时公社武装干事张子义,也被批斗,因被打得受不了,黑夜逃跑。跑到清水时,见地里放着农民放下的牛耕绳,于是用牛耕绳上吊死了。文化大革命以抓革命,促生产,实际上只顾了斗争,生产下降,受了很大损失。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几年,人均口粮仅180斤。
在计划经济下,每人每年发三尺六寸布证,分两期发放,每人做一双鞋就把这点布用完了。人们没办法就自己种点棉花,自己织老布做衣服。过去很多人家都有纺线车等。
1970年,毛主席说:养猪业必须有一个大发展。结果政府要求人均一口猪,第二年又增加为“一人一猪,一田猪”。可是当时连人都不够吃,给猪哪里找吃的,人们喂的猪两年还长不到100斤。直到1976年以后,人们种植自由了,实行了包产到户,人们的生活才越来越好了。时任县委书记的雷步洲从外地引进了良种山药起了很大的作用。
木瓜乡董太成(81岁)、王广翔(80岁)、王伟(70岁)、张羊换(83岁)口述王党耀整理。
参见《府谷文史资料》第18辑第119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府谷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