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府谷县  >  史料  >  纪略

日军进犯县城川

杨国威
      1938年2月中旬,日军驻雁北(指山西雁门关以北地区)第26师黑田旅团及伪蒙军万余人,分两路向晋西北地区进攻。一路为第14千田联队,由朔县出发,23日占领宁武、神池,然后又分两股,一股向西,28日占领了保德,与国民党驻府谷的22军517团(实际只驻团部,仅有一个营的兵力)隔河对峙。其时517团团长张子英(群众称“老张团”)赴榆林公干,由团副章洛书、营长张博学负责军务。
      3月2日拂晓,日军两千余人,在大炮、机枪轰击下,从保德马家滩渡过黄河,在府谷高家湾靠岸后,即分兵两路,一路由现在的氮肥厂旁的石板沟上山,一路从原机械厂后的新窑渠上山,两路在山上搜索前进,会合于高家窨子,再由高家窨子压向县城川(又称西关,即从今大南门坡底的马家沟口,沿街直至赵家石尧,也称县川)。这期间的517团临时负责的团副章洛书,早在日军过河时就未露面,不知去了何处。(事后原拟以临阵脱逃罪枪毙,却未执行。)三个连又分别驻在徐家墩、杨瓦和赵石尧,既互不通联,又无人做主,故均龟缩在营地未动。幸好驻孤山常振明连长,闻听日军过河侵入府谷城川,主动率部及时赶到,他们从大沙沟的瓦窑梁上山,迂回至庙圪旦与日军遭遇交火,激战竟日接出被困的3个连,退向尖堡一带,府谷县城川遂陷于日军铁蹄下。
      当天22军①军长高双成②闻讯后,急令张子英团长返府,并命驻神木高家堡杨仲璜营,随张团长星夜驰援。3月4日张、杨率部抵达府谷城川,日军却早已渡河返回保德,目击之处已是一片狼藉,400余间商号、民房被焚毁,10多民众被戮杀,这时天空下着鹅毛大雪,群众说“天哭了”。
      敌人焚烧残杀民众的惨状,激励了军民的同仇敌忾。是日当侦知侵保德日军大部南撤,只留一个小队驻守时,张子英团长积极组织筹谋,拟派部队渡河歼敌,收复保德。时有排长闫培明、焦世兴两人请缨开路,并选勇士13人,夜晚乘船在敌未察觉中迅速登岸,分守要道,掩护张博学、杨仲璜两营于黎明前(三月五日)渡河,由闫、焦等人带路,直抵保德县城门,炸死敌卫兵,经过激烈战斗,奋勇夺取了制高点,毙敌18人,生俘日军小队长增山隆岁,缴获机枪2挺、步枪6支、军马1匹,以及不少弹药、军毯、粮食等。余敌仓惶逃走,保德收复。此役闫、焦二人壮烈牺牲,13勇士亦大部伤亡。嗣后,凡参战士兵,由神木、府谷两县绅士筹款,慰劳战士每人鞋袜各一双,法币5元,体现了民众的抗日热情。而常振明连长,亦因主动驰援,并以一连之兵力英勇抗击日军,提升为营长。
      由保德退入岢岚的日军,不甘心在保德的失利,在两架飞机的掩护下,纠集步、炮、骑联合部队2000余人,于3月16日再次向保德进犯。这时由府谷过河进驻保德的部队为22军的杨仲璜营,他们在探知日军大队来犯时,审时度势后,当晚便撤向保德的下游,在花园村渡河回到了府谷的碛塄。17日,日军抵保德,即向对岸的府谷县城和城川发炮猛轰,两架飞机亦对河防进行滥炸,驻府谷的22军258团(由517团改编),因无炮还击,只能待观事态发展。日军沿河辗转数次,终于还是不敢再贸然渡河。
     当日军进攻晋西北入侵保德时,3月6日,毛泽东即电告一二〇师,要求集中主力打击敌人的进攻计划,以巩固晋西北的根据地。于是贺龙用4个主力团,采取围点打援,各个击破的战术,相机收复了岢岚等部分县城,使这时占据了保德县城之敌感到孤立无援。唯恐陷入绝境的日军,便在3月19日晚,将保德县城放火焚烧;20日,又将保德东关房屋付之一炬,以泄兽性,随之撤离保德。
      日军在保德放的这把大火,连续烧了几天,白天浓烟滚滚,日光昏暗,夜晚遥望,一片火海,令人惊心。大火过后,保德县城及东关一片瓦砾,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1940年6月,日军为牵掣国民党22军进攻柴磴(在今内蒙古包头黄河南岸,大树湾以西30公里处)的增援部队,又派黑田旅团2万余人,于25日再次进占保德县城。这时驻府谷的部队为22军的516团,团长张云衢已率步、骑两个营参加进攻柴磴和昭君坟的战斗,府谷城川只留守杨仲璜营所属两个连的兵力。当侦知日军正向保德进犯时,杨营长除激励士气,密切注视形势变化外,鉴于上次日军过河焚烧、残杀的教训,遂决定组织千余名青壮年民众,成立了“府谷抗日义勇军”,共3个大队,以两个大队配合驻军加强河防,一个大队维持城关秩序和安排民众有计划地撤离。所以在日军再次占据保德后,府谷城川民众已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沿河防守掩体也已挖好,特别对城川下游分段加强了监视,以防敌人偷渡。
      日军在这次向保德进犯中,虽有飞机侦察、掩护,但仍害怕途中受到伏击,所以在距保德20余里处,就用炮火一面向前试射,一面行进。当到达保德后,便立即在保德县城的附近山头上用炮滥轰府谷城川,同时还不断以飞机轰炸、扫射施威。这样连续疯狂轰击了3天,使府谷城川好多房屋被毁。直到高双成军长派闫广营前来增援,在30日夜晚,派出两个连的兵力和“义勇军”共300余人,利用地理环境熟悉的条件,分别从府谷上、下游渡河,袭击敌人侧背,扰乱其后方供应,才迫使日军于7月3日上午在飞机掩护下,全部退出保德县城,府谷城川随之转危为安。
      从1938年3月到1940年6月,日军除一次过河,两次隔河用炮轰击府谷城川外,还先后派出飞机40余架次,分别在府谷、哈拉寨(当时哈拉寨驻扎着抗日名将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司令部),两地共投炸弹300余枚,炸毁民房1000余间,伤亡民众近百人。
      为打击敌人,牵掣敌人,国民党22军驻府谷的516团,配合驻扎在山西新军续范亭③部进行了多次游击战,曾组织以营长李师纲、排长闫寿珠为首的200多名精悍战士,分3个大队,在河曲、偏关、三岔、五寨一带,有分有合地先后袭击敌人8次,直至抗战胜利,府谷县城川再未遭受日军践踏。
 

【注释】

①二十二军:二十二军前身是八十六师,创始人井岳秀。1936年井去世后,旅长高双成继任。1938年扩编为二十二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该军拥护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日作战近百次,主要在内蒙古,有东胜、大树湾、梁家圪堵、新城、树林召、磴口、柴磴等战役。在这些战役中,二十二军以劣势装备扼守伊盟,从而粉碎了日军进占大西北的企图。

②高双成:1882年7月生,字立卿,陕西渭南人。早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在井岳秀部队入伍,驻守陕北时多次清剿各地土匪,屡立战功。历任卫队营长、团长、旅长、86师师长;1941年任22军军长,1943年任晋陕绥边区副司令兼22军军长,为邓宝珊副手。抗日期间与中共合作,达成联合抗日协定,是一位爱国军人。1945年病逝榆林。中共曾派专人赴榆吊唁。

③续范亭:1893年生,山西崞县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曾任靖国军第四路军参谋、新编第一军参谋等职。1935年因不满国民党政府投降卖国政策,在南京中山陵剖腹明志,震动全国。遇救回山西后,任第二战区保安司令等职。1939年率部反击闫锡山,历任山西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总指挥,晋绥边区行署主任,晋绥军区副司令等职。1947年9月病逝,根据生前志愿,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参见《府谷史林漫步》

杨国威著

2012年10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