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府谷县  >  史料  >  纪略

马占山在哈拉寨

韩宽厚
      从1938年春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曾经在“九·一八”事变后组织“江桥抗战”,给关东军以沉重打击,打响中国军队抗击日寇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将他新组建的“东北抗日挺进军”总司令部设在陕蒙边界的小镇哈拉寨,哈拉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陕北小镇成了挺进军的根据地、大本营。马占山在这里运筹帷幄,妥善解决了他和蒙古王公贵族上层的关系,扼止了部分王公贵族投敌的危机,稳定伊盟局势,巩固了后方;指挥驻扎在黄河沿岸的河防部队坚守黄河,将敌人阻挡在黄河以北;也常伺机渡河北进,深入敌后打击敌人,从而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缓解河防部队的压力。马占山将军有效地履行了“警卫伊盟,兼守河防”的战斗职责,使侵入河套、绥远、包头的日军始终未能跨越黄河一步,配合傅作义、何柱国、邓宝珊等部队保卫了陕北和大西北大片国土,成为坚强的塞上藩屏。
      马占山选择哈拉寨作为他的总司令部驻地,民间传说有多种版本,虽然都有一定的依据,或可成立的理由,但主要原因应该是军事上的考虑。哈拉寨地处陕蒙边界,自从康熙三十六年(1697)放垦禁留地而建立以来,一直是军事要塞。虽然清朝前期驻军状况因无资料遗留已不可考,但从地名上也显出蛛丝马迹。
      首先“寨”指的就是屯兵的地方,它是从军营周围的防御工事这个意义演化来的。镇西一里有村名“仓房梁”,显然是屯粮所在,是一个三面绝壁,南坡稍缓,易守难攻的山梁,作为驻军屯集粮草之处,是绝好的地方;镇东十余里,有村名“高圉梁”,是一个军马场。至于清同治年以后直到战争爆发,这里的驻军从未间断过,这些都是有案可稽的。哈拉寨地形险要,群山环绕,一川为涧。到过哈拉寨的人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沿着清水川离开哈拉寨小镇无论是向南向北不到三里,回头看,小镇就隐藏在人的视线之外,而且两岸都是绝壁,只要驻军扼守两面山头,敌军要进入镇子绝非易事。
      其次,哈拉寨为陕蒙咽喉要道,驻总部于此,既便于指挥驻扎在伊盟各地的部下,又易于与内地联系。同时与山西河曲的傅作义、何柱国,榆林的邓宝珊诸部成掎角之势,易于互相支援。同时也不用担心附逆的蒙古王公贵族的突然袭击。
      再次,哈拉寨为经营多年的边贸重镇,有较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衣食住的供给比较方便。这也应该是不能不考虑的原因之一。
      基于这些因素,马占山1937年12月到达准旗沙圪堵后,便派骑三师井得泉部驻扎哈拉寨并安排迁驻事宜,于次年春将总司令部迁到哈拉寨。
      挺进军是由这样一些成分构成的。一是中央骑兵第六师,原为张学良的东北军骑兵第六师。“西安事变”后,东北军被散编,骑六师被编入中央军。师长刘桂五为“西安事变”临潼捉蒋的执行人,时任骑六师十八团团长,捉蒋后的12月14日被张学良提升为骑六师师长。这是挺进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主力部队,1937年的绥远保卫战,1938年初伊盟转战都是以骑六师为主战部队的。刘桂五牺牲后,马占山亲自兼任师长,直到1943年军委会派来吕纪化接任。
      战斗力强、装备精良的部队有总部直属的特务营,这是由大同建军时招抚的伪军张海涛部队整编的,张喜春(又名张革新)为营长,共产党人邰中复为副营长。张喜春栖牲后,邰中复升任营长。特务营设两个骑兵连,一个机枪迫击炮连,一个步兵连,一个通讯排,计600余人,担负着全军首脑机关的警卫任务。
      1937年建军初,改编伪军吕存义部为暂编骑兵第一旅(暂一旅),旅长吕存义。10月收编井得泉为新编骑兵第三师(骑三师),师长井得泉,副师长朱子文。另编蒙伪军一部由程得峻指挥,程任支队长。
      1938年2月大营盘战役中策伪军刘盛五反正为内应,改编其部为暂编骑兵第二旅(暂二旅),刘盛五任旅长。
      1938年4月凉城战役中伪蒙军第三师一团长慕新亚杀死日本顾问有田,率全团及地方军警两千余人反正,马占山转报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骑兵第五师(骑五师),慕新亚任师长。慕新亚是辽宁锦县人,讲武堂学生,颇有爱国精神,反正后一直受到马占山的信任。马到重庆述职期间,还推荐让慕代理过总司令的职务。
      1938年5月,马部进攻偏关烤锅营,守军是蒙伪军李守信部第三师师长夏钧川。夏不愿附逆,背敌反正,收编为新编骑兵第六师(新骑六师),夏任师长。
      还有绥远各地爱国力量自发组成的义勇军和地方武装愿归马占山节制,马占山收编了白玉昆部为骑兵独立第一团,委白玉昆为团长(后因通敌被处决),收编韩宇春、杨毓青部合编为暂编骑兵第三旅(暂三旅),任韩宇春为旅长(后因鱼肉地方和通敌被处决),任杨毓青为团长。
      此外,1939年初,新调来白凤翔的热河抗日先遣军归马占山节制,司令白凤翔。适逢井得泉部调守绥西,马令他接替井部驻准旗十二连城、新召湾一带。白凤翔也是临潼捉蒋的主要执行人和指挥者之一(其时为骑六师师长)。白对驻地群众态度粗暴恶劣,其部下也常侵扰群众,准旗人便称之为“白三阎王”。后因与马矛盾加深,白玉昆、韩宇春被处决后,白凤翔公然渡河降日,被日委以“东亚同盟军”上将司令,驻守后套、固阳一带。后又思悔有意反正被日侦知,饭中下毒而死。
      马占山到哈拉寨不久,西安的补给物资也陆续运到,即着手整编部队、补充军需、调度训练,以利再战。整编后的组织机构为:
      总司令部       
      总司令                        马占山
      副总司令                     郭殿臣
      参谋长                        戴济仁(戴增骏)
      总参议                        王鼎三(王象九)
      政治部主任                  魏鸿绪
      秘书长                        段中藩
      秘书主任兼机要秘书     栗又文(共产党人)
      下设八大处,处长为:
      参谋处                 李世勣
      副官处                 吴元坦
      军需处                 田庆功
      军械处                 邹大鹏(共产党人)
      军法处                 张庆禄
      军医处                 李子才
      兽医处                 蔡东波
      招抚处                 邓乃伯
      特务营营长          邰中复(共产党人)
      部队整编为两个骑兵师,骑五师初编时师长不详,后由慕新亚任师长,司令部设在沙圪堵,下设三团,一团驻暖水,二团驻大营盘,控制托县,三团驻纳林扼守包头到东胜的通道。骑六师师部驻哈拉寨,师长马占山自兼(1943年吕纪化接任),下设三团分驻沙梁、马栅、古城、十里长滩以控制凉城、偏关烤锅营各地。其余部队编为游击军,不定编制,出没敌后,伺机扰敌、歼敌,由夏子明任游击军司令、邰斌山任副司令。
      当时的形势是这样的:绥包沦陷后,马占山到达五原。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吞并整个内蒙。锡盟苏尼特右旗的王公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早已降日,制造蒙汉分裂,拼凑伪“大蒙古帝国”。伊盟各旗王公贵族经不起敌人的侵扰和威逼利诱也蠢蠢欲动,附逆的危机时时存在。马占山清楚地认识到,在内蒙古王公控制的蒙汉杂居地区,争取蒙古上层参与斗争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日寇阴谋得逞,伊盟则失,伊盟有失,陕北、宁夏可危,关系到整个西北大局,不可稍有闪失。所以他一面将情况电告中央政府,一面急行军进驻伊盟。于是就有了国民政府电令他“警卫伊盟,兼守河防”的事。
      在对待蒙古王公贵族上层的问题上,马占山团结争取一切可以争取者,孤立打击死心塌地附逆的蒙奸。这不仅保卫伊盟这块国土不受敌人蹂躏,而且关乎挺进军能否在伊盟站稳脚跟。如果稍有差池,就会祸从身边起,连脚都站不稳,警卫伊盟就会落空;伊盟王公投了敌,守卫黄河也是梦想。事关陕北和整个大西北的安全,不可等闲视之。
      1937年12月初,马占山率部到达东胜。此时,日本特务内田盘井正在伊金霍洛旗沙王府内召集伊盟七旗王公开会,筹备着成立蒙古帝国。各旗王爷或王爷代表到会。会毕,内田盘井挟持这些蒙古上层到包头进一步煽动。车到东胜,马占山已等候多时,日特与阿王拼命逃回包头,沙王逃回王府,图王被俘。马占山晓以民族大义,劝其莫为日本特务诱惑,成为民族罪人。之后送回王府。
      12月16日伪蒙军四师和达旗森盖林沁部企图袭取东胜,经过一夜激战,马部将敌包围在黑洞沟聚歼。18日伪蒙军残部逃往康王府,马部乘胜追击,森盖林沁逃窜,俘获死心附逆的达旗王爷康达道尔基,遂召集伊盟各旗王爷开会。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告诫他们不要成为千古罪人。随后,将康王解送西安,并致电政府委任的蒙古官员宣抚使:“康王附逆,罪有应得,其余均不咎既往,望代为宣布以安人心。”
      12月23日,马占山率部到达准旗沙圪堵。当时的准格尔旗,分为东西两部,分别由东协理奇文英和西协理奇凤鸣管理。二奇共有一万多兵力,稳住二奇,才能稳住准旗局势。二奇争权夺利时有矛盾,在对日态度上,奇文英若即若离,基本上属于抵日派,奇凤鸣则属于降日派。在对挺进军的态度上,奇文英虽然也找机会对马不利,但基本上是合作的;而奇凤鸣虽然表面上说要帮挺进军,但有机会就偷袭马部。大营盘之战就是奇凤鸣勾结日寇公开与马部的一次较量。后来,奇凤鸣终于死心降日,被白凤翔抓获,送到哈拉寨。途中奇凤鸣吞金自杀,到哈时气绝。为了团结蒙古上层,马占山厚殓奇凤鸣通知其侄奇子祥将其灵枢送回后套安葬。
      蒙古王爷是世袭制。抗战爆发时,准格尔旗小王爷奇治国才十三岁,按传统不到继位年龄,伊盟盟长送其到伊盟中学读书。准旗的扎萨克(旗长)由保安司令、东协理奇文英代理。到1941年,奇治国已到即位年龄,傅作义指示马占山监护奇治国继位。蒙古王爷在继位问题上曾有兵戎相见的流血事件。奇治国没有一兵一卒,要让奇文英把印信和平交给奇治国,无异与虎谋皮。来硬的,又不好稳定准旗局势,而大营盘王府已被炸毁,王府就设在神山奇文英的家里。马占山反复权衡后,将德胜西奇治国的亲戚家辟为王府,由他全权负责接印事宜。骑五师在慕新亚亲自部署下,戒备森严。在挺进军武力胁迫下,奇文英未敢造次,被迫交出印信。马占山一方面说:“从今天起,奇治国就是准旗的当家人,你们大家都要拥护,谁不服从,我马占山绝不客气!”一方面又说:“奇老司令给你们看门有功,大家都要尊重他!”逼使奇文英不得不表态:“从今起,奇治国就是准旗的扎萨克,我们都要听他的话。以后,我还将好好协助。”一场可能兵戎相见的冲突,就这样化解了。
      “不教日寇渡黄河”,不仅依靠死守,还得以攻为守,伺机进击,削弱敌人的力量,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同时在敌后不断制造事端,把敌人力量吸引在他们的巢穴周围,又可以大大减轻河防部队的压力。
      1938年3月初,日寇大部队分三路犯我晋北,一路由包头渡河南进,包围东胜的22军高双城部;一路由偏关进攻河曲与何柱国的骑二军对峙;一路从保德渡河进攻府谷县城。此外派冈本联队配合伪蒙军直攻大营盘以及十里长滩一带。此时,各旗王公虽然初安,但在敌伪煽动下,随时有蠢动之虞。马占山分析形势,认为只有袭击敌后,才能挫败敌人阴谋,逼使敌人退却,化险为夷。3月16日夜,马占山令刘桂五率本部并指挥程德峻、刘盛五部从蒲拐渡河进攻萨县车站,切断绥包交通。自率新三师、暂一旅、特务营从巨合滩渡河进攻托县。17日夜,马占山向托县发起攻击,激战一天,守敌溃逃,托县克复。此役,俘获伪团长门树槐,马给门讲了救国道理后将其释放。后来挺进军在绥远后套一带作战时,还受到门树槐的关照和保护。刘桂五亦攻占萨县车站,焚毁仓库及交通器材。
      敌人后院起火,慌忙调兵,何柱国乘机反攻,克复河曲,高双城进驻府谷,敌军退回包头,东胜围解。马占山深入敌后,所克复萨托不便据守,遂于18日将主力撤回准旗万和堂一带,同时以游击军控制绥包交通。
      4月1日,马占山率骑六师及暂一、二旅,特务营以及程德峻由高隆渡口过河,向归绥武川、百灵庙之敌后攻击,10日夜攻克察素旗车站。
      这一时期,收编白玉昆、韩宇春、杨毓青部。
     敌调酒井师团、冈田部队以及一些伪军包围、追击、迂回向挺进军进攻。4月15日马部逼近日寇巢穴张北。日军忙从晋南、晋北调四个师团迎击。双方胶着数昼夜,马部弹尽粮绝,不得不退到武川一带,以期整军再战。
      4月20日夜,马占山行军到武川黄油干子村宿营,连日的激战,所部官兵疲惫至极,马又患重感冒,浑身疼痛几至不起。
      21日拂晓,日军大部队乘汽车百余辆、装甲车五十余辆,在三架飞机的配合下包围了黄油干子村。枪声响起,特务营由邻村来援,遭敌截击,营长张喜春殉国。刘桂五与马占山同住一处,仓促应战,陷入敌重围,刘桂五殉国。马占山与身旁数人在硝烟中冒险突出重围。所部陆续会合,转进大青山后,又遭敌人围困。在十分困顿中坚守七昼夜。由松树背突围而出,转进五原渡河,月底到沙圪堵,随即迁驻哈拉寨。此役,挺进军伤亡惨重,骑六师几近覆没。就在这一时间内,游击军副司令邰斌山率程德峻部攻略凉城,收编了慕新亚部,由杜海山迎回哈拉寨。
      把敌人挡在黄河北岸,是河防的职责所在。面对敌人的强攻,马部奋勇迎敌,决不后退。
      1940年9月15日上午,敌伪步兵百余、炮两门、机枪五挺,以两架飞机掩护,企图强渡关河口。骑一旅一团二连驻军迎头痛击,激战四小时,敌终未遂,向偏关退去。
      1941年1月4日,敌乘汽车十余辆,载正规军三百余,山炮三门,轻机枪十余挺,由高隆渡口结冰处渡河,向七卜窑子河防部队进攻,激战六小时,被守军击退。
      1941年2月12日,敌伪由三分子渡河与骑五师发生激战,双方胶着数日,至19日,增援部队暂二旅一部截断敌后方交通,主力包围来犯之敌,20日晨,敌逃回北岸。
      马占山吸取大部队出击行动迟缓的教训,改变战术,在敌后开展游击战,托县、凉城一带常有小规模出击,使敌人处于提心吊胆的境地,严重打乱了敌人的军事部署。同时也向敌人显示,挺进军在遭受重创之后,不仅依然可以守好河防,而且还有深入敌人腹地的能力。
      马占山坚决抗日,使日寇恨之入骨,疯狂报复。1938年至1940年4次派飞机轰炸哈拉寨,共投弹150余枚,炸死平民25人,伤者近百。炸毁民房300多间,财物无算。特别是1941年2月7日正值夏历腊月三十,敌机9架投弹30余枚,炸死平民19人,炸毁民舍100余间,哈拉寨人在血和泪中过了一个悲惨的年。后来侦知,敌机以东山头文星阁为目标,马占山用炮轰倒这座同治元年修建的历史遗迹,敌机失去目标,才再未能侵扰。
      马占山在坚守河防的同时积极发展地方教育、文化、慈善事业,修河堤,建育婴堂,办学校,建立京剧团,与当地群众一起闹社火以及为保护老百姓利益的严峻执法都给当地群众留下不朽的口碑,至今津津乐道。
   
 
参见《府州文苑》2010年第2期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