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义
陕西省府谷县是1947年10月间解放的。在解放该县的战斗中,保德县曾派出大批干部、保卫队、民兵,积极配合我主力部队作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历史功绩,应当载入保、府两县的史册。
解放府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它有天然屏障黄河的阻隔,渡河作战难度很大。其次府谷县是多年的国统区,反动势力很强,又长期驻扎着国民党精锐部队22军86师的一个团;与内蒙、榆林紧相连,进可攻,退可守。1947年8月县城就被我们解放过一次,但半个月后又被来自包头、榆林的两股敌人夺了去。1947年 9月,我们接到上级命令,拉开了彻底解放府谷的序幕。这次战斗由于事关重大,我们在战前进行了周密的部署:由晋绥军区二分区副司令员李仲英、二分区公安处处长李全超、二地委城工部部长赵希贤组成战斗指挥部,指挥作战;以晋绥军区二分区独立五团为主要作战兵力(该团团长周龙、政委赖生才),并有保德县的大批干部和民兵协同参战。我当时担任中共保德县委常委、公安局长,因此自始至终参加了战斗。
这次战斗的打法和上次不同。上次是先打城关之敌,然后向乡村扩大。还没等站稳脚跟,敌人的援兵就扑过来了。这次我们采取了主力部队与民兵紧密配合,城乡同时向敌人发动全面总攻,最后扫清敌人一切外围据点的打法,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此次战斗由二分区独立五团和保德县委共同负责,保德选派了大批得力干部。由我和县委宣传部长张正学、县武委会主任高炎斗、县专职城工干部冯泰椿等人带队。参战的机关干部150多人,民兵500多人,保卫队50多人,共700余人。参战人员分两路进攻:一路由赵希贤和高炎斗同志负责,带领大批干部和部分民兵从一区的张家圪坨、林家沟等地渡河,配合我主力部队围歼府谷城内守敌;另一路由张正学、冯泰椿、张继功同志负责,带领大批民兵从四区的神山渡河,到府谷的沙峁和园子辿等地,绕山切断敌人的退路,追歼逃窜之敌并围歼敌人所有哨所及一切镇、村公所。
经过半个多月紧张激烈的战斗,碛塄、杨家庄、园子辿等地的敌人都被我民兵消灭了。最后部队与民兵会合在一起,并肩作战。在我主力部队和民兵强大攻击的威慑下,河西的敌人纷纷溃逃,府谷全境解放,笼罩在府、保人民头上的战争乌云被吹散,两县人民的友好往来又恢复了正常。
为了巩固胜利,扩大战果,府谷解放后,我们紧接着又攻打了敌人的外围据点羊市塔(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境内)。羊市塔是蒙古军的一个据点,经常驻有敌军120余人,常出来抢劫府谷县北部群众的牛羊、粮食和物品。1947年10月上旬,我们接到上级命令后,由周龙团长和我带队从府谷县余家坪出发,急行军80华里赶到羊市塔,抢占有利地形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战斗。子弹像雨点一样在头顶上呼啸,战斗异常激烈。经过五个小时的激战,敌军丢下40多具尸体溃逃了。
战斗结束后,整整饿了一天的战士们正要吃饭,又接到上级的命令:部队快速撤离。战士们只好放下到口的饭,忍着饿,又一个急行军,朝着羊市塔西面的大沙梁撤离。大沙梁上没有路,沙土齐腿深,走一步退半步。战士们忍饥挨饿,硬是凭着意志急行军到了庙沟门后才吃了一顿饭。总行程 160 华里,一天半没吃饭。后来,我们又攻打了敌人盘踞多年的麻地沟和十里长滩,彻底围歼了朱五美的土匪部队。这样既扩大了我军的战果,又彻底消灭了重新反扑的祸根。从此,府谷人民才真正获得了解放,并巩固了自己的革命政权。
府谷的解放不仅对巩固和保卫晋绥边区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榆林、东胜、包头的早日解放,扩大晋察冀边区的战果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解放府谷的战斗中,我们共抓获敌探、特务、俘虏120多名。当时府谷还没有建立起公安和司法机构,更没有监狱。所以,战俘全部押到保德花园村,监禁在保德公安局临时设置的监狱内。同年11月,我带领公安人员到花园村,用40多天时间将这批战俘全部审理完毕,并进行了处理。
至此,解放府谷的任务才彻底完成。保、府两县之间建立了亲密的工作关系,两县之间遇到的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这为加强两县人民之间的亲密友谊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所以,人们称这个时期是两县关系的黄金时代。
府谷解放后,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干部问题。保德及时调出领导骨干26名,很快帮助府谷县建立政权,开展工作。其中有冯泰椿、崔文进、陈智亮、杨逢元、张继功、高向明、张爱生、张世清、王占权、郭如林、赵培植、刘玉珍(女)、李光胜等同志。这些同志调到府谷后毫无怨气,勤勤恳恳为党工作,后来都成为各地的领导骨干。如冯泰椿曾任过府谷县委组织部长,崔文进曾任过府谷县人民政府县长,陈治亮曾任过府谷县委书记。
保德的土地是红色的土地,保德的人民是坚强的人民。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中,保德人民英勇奋斗,始终坚守着我晋绥边区重要的西北门户。特别是我县的干部和民兵,在六年之久的河防对敌斗争、反特斗争及解放府谷的战斗中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历次战斗中,许多同志从未计较过个人得失,有的甚至在他们牺牲时,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这些英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战斗锤炼了保德人民的坚强意志,凝结了保、府两县人民的浓厚友谊。在以后的岁月中,两县人民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并肩前进,共同迎接了全国解放的胜利曙光。
参见《保德文存·史海钩沉》
三晋出版社
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