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侯旦又名吕万有,是神木县一个很有名气的边商。他从小就在内蒙古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经商,不仅谙熟蒙语蒙情,而且结交蒙汉官府,在乌审旗边商中很有威望。他的商号叫万盛魁,是乌审旗最大的商号。
清朝光绪年间,当地蒙古人民不堪昏庸腐败的王公压迫和商人们的残酷剥削,起而组织“独贵龙”(抗暴集团)进行反抗。他们用暴力把万盛魁等48家边商的房屋捣毁,并将账簿全部焚毁。
事平之后,边商把全部责任推到乌审旗王公身上,提出苛刻的巨额赔偿要求。起初乌审旗王公置之不理,后来由吕侯旦挑头,代表48家边商向清政府控告。官司由神木二府衙门(清廷理藩院派住神木专管伊盟各旗事务的钦差衙门)经山西巡抚,一直上诉到北京理藩院。由于汉员官吏对边商的偏袒,加上乌审旗王爷很害怕吕侯旦把乌审旗“独贵龙”事件发生的真实原因在京宣扬开来,这与他大为不利,因而自愿认输,将通岗浪一带约五百多平方里的土地赔给边商,由边商自己放垦,并规定不收“水草”“靠圈”“地铺”等捐税。从此这五百多平方米的土地,便成为边商的独立王国。吕侯旦就俨然成为这个独立王国的土皇帝,与蒙古王公分庭抗议、平起平坐,任意发号施令,蒙古人民无不唯命是听。
经过他们移民垦殖、数十年的经营管理,通岗浪成为粮丰草茂、牛羊遍野的富饶之区。
民国六年(1917)卢占魁率领“独立队”由绥远南下川、滇之际,渡黄河,经伊盟到处抢掠。通岗浪边商向附近边商求援,而各旗王公自顾不暇,哪里还顾得援助别人,万盛魁等48家边商迫不得已,回神木搬兵。神木县长受了边商重贿,拉夫凑数,派了四五十名区丁前往应援。幸亏卢占魁的大军并未从此地经过,通岗浪得免于灾难。
事后吕侯旦与48家边商计议,通岗浪不归官厅管辖,终非长远之计。我等多是神木商人,理应由神木管辖,其利有二:第一,名正言顺,可以避免蒙汉干涉;第二,通岗浪距神木县城数百里,中间夹着蒙旗草地,神木县政府鞭长莫及,每年送去几百只羊,一切户籍、田赋、牲畜捐税,都可以蒙哄应付。边商一致同意,遂呈请回神木县管辖,划为神木第七区。从此通岗浪便成为神木县的一块“飞地”(四面是内蒙古地)。1931年成立通岗浪联保,设办事处下辖5个堡。1935年改为胜利乡,下辖3个堡。1947年神木解放后,国民党神木县流亡政府曾逃往通岗浪,不久瓦解。1949年通岗浪全部划归内蒙古伊克昭盟管辖。
参见神木文化艺术网:
http://www.smwhys.com/show.asp?id=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