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故事  >  地名故事

窝窝庄

     神木城西山梁后头有一个原先连村名也叫不出的小村庄,虽说离城才几里,可是隔着一条窟野河。人常说隔河千里远,一点儿不差,遇上河里发大水,眼望见城街就是被洪水挡住进不了城,干着急。 
      传说有一年康熙皇帝西巡返回,来到了神木,日近黄昏,被大水挡住,眼睁睁望见城头,人困马乏,就是过不了河,最后只好住在这个小村庄里。康熙皇帝以大商人的身份驻跸于一个老婆婆的家里。只是这里村小没店铺,什么也买不到,最后只好宰马吃肉。老婆婆看到他们都已经饥饿了,就把一块给外出逃荒的儿子晾好的干窝头,拿出来让客人吃。窝头是糠做的,一个随从马上接过去咬了一口,连说:“可吃,可吃,只是有……”话到嘴边,他不敢说出那个“糠”字来。急着灵机一动,马上改口说:“只是有点干。”康熙听了笑着说:“甘者甜也,丰收之年难免有歉收之地,富贵人家难免有困难之时,何况这里连年大旱,百姓遭灾,如今来到这穷山恶水的窟野河畔,不论怎样先见到可吃的东西,也就算有福分了!”说完,他把那块糠窝窝接过手吃了起来,而且吃得很香,还赞美地说:“这种点心做得不错,真该叫‘到口酥’,又甜又香。”
      客人离去大约半年之后,有一天忽然神木县县官老爷带着随从多人也从城里来到这个小村子里。县官对老婆婆说,万岁爷有旨,请老婆婆进京城给皇上做“到口酥”去。老人乍一听有点摸不着头脑,后来她慢慢回想起半年前的事,才知道到过她家的那个大商人原就是当今皇上,才知道现在皇上是要吃她做的糠窝窝,也就不再多说,第二天带了点做窝头的糠面,被官家人带着动身上了北京。
      谁知老婆婆到了北京进入皇城,给皇上做了糠窝窝,康熙皇帝一尝,觉得又苦又涩,难以下咽,莫说当初在神木饥饿时吃的那种味一点儿也没有,就是能不能算吃的东西也实在难说。侍卫一看皇上紧锁眉头,马上一声令下,叫把老婆婆“拿下”。此时,康熙皇帝立刻把手一摆,站起来笑着说:“看来,这人呀,饿时糠也甜,饱时蜜也嫌。老人家没有变,窝窝头也没变,是我的胃口变了啊!”他马上示意侍卫,不可慢待老人,赐银百两,把老人家送还原籍。
      从此以后,老婆婆住的这个村子就被人们叫成“窝窝庄”了。
 
 
参见《陕北地名故事》第175—176页
王世雄、王峰存主编
杨文岩整理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