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史料  >  小传

榆林地区名医——杭逢源

蔡守浚 调查整理
      杭逢源,字少泉,神木县高家堡镇人,一九一四年出生于书香世医之家。其祖父杭鹏龄、父亲杭澍堂都是清朝秀才。从祖父手上杭家就从事“济世活人”的中医事业,开设“仁寿堂”药铺。
      杭逄源幼承庭训,耳濡目染,对岐黄事业兴趣甚浓。十二岁到仁寿堂药店,一边随父学习中医,一边担任中医调剂师。在此期间,他熟读“寿世保元”药性四百味以及汤头歌诀,背熟十八反,十九畏,妊娠忌服,配方禁忌等要诀,抓药配方,严肃认真,遵古炮制,对禁忌,禁器,先煎后下,沸水下药等都要给患者仔细叮咛,反复说明,使药物性能对疾病发挥应有的效能。
      杭逢源21岁那年因温热病相染,数日内双亲病亡,他也大病一场。从此先生深感医生之重任和人民患病之痛苦,决心发愤学医,立志生平不为名和利,只慕岐黄第一流”,下功夫熟读《伤寒》《内经》《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医宗金鉴》等医著,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
      杭逢源先生在学习中医名著,掌握医学理论的基础上,重视辩证施治,结合时令变化,患者不同体质,对症下药,疗效显著。他专长内科,多愈奇症。
      解放前,伤寒病对人民危害甚大,不少人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对此,杭逢源先生有切身之感,所以他从行医开始就下功夫主攻温热病,他治疗伤寒病确有过人之处。
      一九三六年,32岁的高维林患阴症伤寒,经多方医治无效,家人已将高放入棺内。此时,抗先生从乡下回堡,闻讯立即到家探视经拉查发现患者脉膊还有微弱跳动,表示有救,给开了处方。家里人去万和堂药时,抓药工李建珍发视药中有黑附子四钱,按长规用药,一剂不超过二钱,因而不敢配付,杭先生知情后亲自到药店对李说:“高维林患的是阴症伤,腹內已成冰山,用量少了攻不开,你照方配给,有问题我负贵。”李才照方配付,患者服药后立即苏醒,又经治疗一段,逐渐全愈,直活到70多岁。
      退休教师艾宝奇,现年82岁,自称:36岁那年也患伤寒,数日昏迷不醒,家里人已放哭声,经杭先生检查确诊是热症伤寒,先用铜钱在他背、臀等部剐运清醒以后,连服十多剂中药,病即全愈。当地群众反映说,像高维林,艾宝奇被杭先生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事例是很多的,先生确有“起死回生”之术。同堡人乔永寿,一九四四年患小肠穿孔粪便外溢,在当时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本人和亲友们都认为无望了,坐以待毙,经杭先生检查确认此病中医叫小肠痈,有办法治疗,他开的处方内有生铁面、蜘蛛网,绸布煨成灰面和阿胶等物,连服多剂,肠内外愈合得很好,延长生命30多年。乔家十分感激,赠送木匾块上书“恩同再造”。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杭先生的医术已闻名遐迩,当地群众赠匾称赞“少年致艺”“术体天心”。
      解放后,杭逄源先生拥护共产党,拥护人民政府,思想进步,努力工作,一九四九年被选为乡人民代表,一九五四年选为县人民代表,他积极热情为群众服务,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一视同仁,经常有山西、内蒙、宁夏毗邻省、区、县的患者专程来神木向他求医,先生都认真的予以治疗,大凡他所诊断的病症,其他医生改论者甚少。不少患者在异地久治不愈,经杭先生诊治后全愈了,博得广大群众的拥戴。
      我区榆林、府谷、神木等县的党政机关,在群众的要求下,也常派专人寻杭先生到当地看病,一去数月,他的高尚医德和优良医术在各县颇有名望。原榆林地委一位领导同志患脑疾,赴京检查后,不愿做脑部手术,找到杭先生,只服了一段时间中药病就全愈。
      一九五六年经榆林地委领导同志动员,杭逢源先生参加了革命工作,历任榆林医院医师、中医科主任、榆林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陕西省中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陕西省政协委员等职,出席过、地、县群英会,受到表彰奖励。
      杭先生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五年在榆林医院工作期间,是他一生全盛时期。榆林医院人才荟萃,医疗设备完好,客观上为他提供了更好地钻研祖国医学和为人民服务的有利条件。杭先生善于和同行如榆林名医张鹏举,张世雄等研讨医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他初到榆林医院上门诊时,求诊每日只限几人,不过数月增至一、二百人,使不少患者沉疴立起,宿疾全消。
      榆林人民赞扬杭先生在望、闻、问、切四诊中严肃认真,查清病症,敢于用药,药到病除。一九六四年原榆林检察公院会计李尽臣的女人患严重肺病,榆林几家医院长期治疗无效,已通知家属做好后事准备。李在绝望中找杭先生求救,他反复检查后,对李尽臣说:“此病中医叫肺痈,且已到了后期,这是不利的面,但是也要看到病人还年轻,具有抵抗病魔的有利条件,最好让病人单室居住,由一人侍侯,平心静气,消除杂念,再内服中药,加大剂量,还是有治愈希望的。”他还向患者耐心的说明了精神治疗之道和养津生神理疗抗疾之妙。接着连服先生开的数剂中药,患者即可下地活动,又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医治,这个年轻的妇女奇迹般的痊愈出院了。消息传开,轰动榆林街巷。
      一九六五年在榆林开展“四清”运动中,抗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受严重迫害,撤销了中医科主任职务,降了四级工资责令退职还乡。这时,先生已患高血压、冠心病,返乡后仍带病为登门求医的患者治疗。先生由于深居农村,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加之终日忧郁,以致病情日趁恶化。一九七一年三月二十一日,我区一代名医杭逢源先生不幸与世长辞了,年仅五十七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榆林县委,榆林县人民政府,榆林人民医院,于一九七九年元月,为杭逢源先生举行了追悼会,宣布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并对先生的遗属做了妥善安置。
 

参见《神木文史资料》第4辑第55-60页
中国人民政治政治协商会议
神木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9年11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