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黄陵县  >  诗文  >  散文

面对“黄帝的脚印”

赵  熙
      人类从荒蛮的远古如何走来,这大概在我们幼小的时候,从历史教科书就获得了“从猿到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常识。然而,当今忙于生计的现代人,大概也没有几个能有兴趣关顾史前这“手足分工”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的巨大意义了。
      此刻,当我来到古柏参天的桥山,站在“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土冢朝殿,面对那块留下“黄帝的脚印”的青石板,我便不再感到历史的古远荒茫;不再以为它只是流传于老的传奇神话了。巨人的脚印,逼真地再现了一个民族从荒洪走向文明的历程。在我的眼前,立即活化出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带着一群用麻布、兽皮、树叶遮身,扛着石䦆、石斧,挥着石刀、石梭的始祖人,从高天厚土的北方走来,穿越大漠,来到黄土高原的中部桥山。在这桥国帝都,俯瞰汩汩流淌的沮水,指点“西龙”(店头)血红的落霞,展示云霓飘飘的印台山,漫步于土城,弹指舒笑,便在这里定居——从此,华夏民族的历史和文明便自这里延伸。于是,那双巨人的赤脚,跨越历史的风烟,踩过漫漫的征尘,东渡黄河,战蚩尤,降神农,逐鹿中原,远征西凉,在东方这块广衰的疆土,第一个建立起中华民族的“古国”。
      兰草先生曾告诉我关于“黄帝的脚印”的来历。说是黄帝轩辕的妃子嫫母的使女叫素雀的,有一次在沮水河用陶罐汲水,看见河滩有深深的巨大的赤脚印。那清晰的印迹,使她立即想起了轩辕黄帝,她常常见到他在沮河边散步,苦苦地思虑着部落的生存和生计。可是,黄帝那双赤脚却感动了素雀姑娘的心。她记得在北方这酷寒的严冬,征战归来的轩辕,脚趾常冻烂了。聪慧的素雀想着,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轩辕帝不再用赤脚走路呢?!她同嫫母商量,便用麻布做了一双长筒,但一试太小了。素雀又立即想起留在沮河滩胶泥上那双深深的脚印。于是,她便用石刀刻下那已干涸的胶泥“脚印”,搬回桥山,量了尺寸,按照这双脚印,做下一双合适的套筒。后来,又经一位叫明女的姑娘反复琢磨,又想出了用麻布或木展垫成“鞋底”,做成了“鞋帮”,黄帝从此穿了“鞋靴”——这便开始了人类由赤脚蹬上鞋子和长靴的文明史。
      相传轩辕黄帝统一了天下,发展农牧和蚕织,发明了舟楫、弓箭、文字、指南车等,使万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他的功绩感动了上天,玉皇大帝派金龙接黄帝升天。在飞天的时候,臣民依依不舍,牵衣而泣,终于扯下黄帝的靴子、衣襟和宝剑,在桥山柏林中,便埋下了轩辕帝的衣履,年年祭奠;而黄帝庙的古殿下,便永远留下这双刻在青石板上的脚印……轻轻抚摸着这青石上的“黄帝的脚印”,似感一种亲近和温热。这块青石板上的“脚印”,为我们万世后人留下了无价的遗产,这便是开拓创造的精神。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光辉和灿烂,都得从脚下做起。而生活严峻的法则便以“黄帝的脚印”昭示天下:无论是昨天、今天和未来,一切变革也都得留下自己深深的脚印。浮空掠影,瞒天过海,带给这个世界只不过是一缕沙尘和后人的叹息。
      桥山——黄帝的脚印,开创了一个伟大民族辉煌的时代。如今,亿万怀揣虔诚的炎黄子孙朝圣而来,又珍重地把自己的脚印踩上去,便获得了创造的智睿灵气,获得了如同桥山苍柏一样的生命力。于是,“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新世纪,便从这里开始了。
 
 
参见《黄陵文典·散文卷》
《黄陵文典》编纂委员会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8年初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