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史料  >  纪略

王叔振女士生平片断

 雅号“风雨无阻”

王叔振,原名淑贞,1906年7月出生于陕西三原县东关,其父以经商为业,后合家迁居西安。叔振兄弟姐姝六人,她最小,自幼聪颖开朗。

王叔振1920年读完小学,同年8月升入陕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5月,陕西督军吴新田的反动军队打伤踢球的西安省立一中学生,酿成40多人受伤的惨案。当晚,省、市学联联合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准备举行全市总罢课和示威游行,偏偏天不作美,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有些临事胆怯的学生怕军阀吴新田进行镇压,便借口下雨,建议取消上街游行或者延期举行。正在争议难决之时,19岁的王叔振昂然走上讲台,在黑板上挥笔疾书“风雨无阻"四个大字,当即全场为之一振,意见很快统一,纷纷冒雨走上街头,参加了游行。之后,同学们给她取了一个雅号“风雨无阻”。

慷慨激昂的演讲

1927年1月26日,冯玉祥总部进驻西安,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亦宣告成立。冯部有不少共产党人,在他们积极工作和推动下,西安和全陕各地的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王叔振对革命形势的发展十分兴奋,整天投身在紧张的工作中。她和女伙伴一起经常对市民群众进行宣传。一天,她和中共西安市执行委员、妇女部长秦德君来到司令部,见到了冯玉祥和刘伯坚。秦德君说:  “冯司令,刘主任,我们学生联合会和妇女联合会决定,派一些女同志来军队讲演,宣传革命。”冯玉样和刘伯坚听了非常高兴。冯玉祥说:  “诸位女界先进,出来献身革命,愿意努力宣传工作,我是十分地佩服,十二分地欢迎。目前的情形,不只普通民众对革命不了解,对主义没认识,就连一般官长也不免如此。官长不懂得革命的道理比民众不懂更妨碍革命。你们既然热心宣传工作,我想建议你们分出缓急,先向官长们作一番宣传,他们都是男子,你们站在妇女的立场,尽可以把所有关于妇女问题的革命理论向他们作一番宣传,使一般男子的腐旧脑筋、传统观念,可以改变改变。”

于是,刘伯坚每天集合部队官长讲话时,便留一个小时请秦德君、王叔振来宣传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残余和妇女解放等革命道理。她们很有口才,讲得慷慨激昂,生动具体,深入浅出,很有说服力,受到了各级军官的欢迎。连冯玉祥听后也称赞不已。

庄重欢乐的婚礼

王叔振常到国民军中去讲演,和刘伯坚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了起来。刘伯坚对叔振非常喜欢,并向叔振讲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革命的理想,革命是要冒杀头的危险的道理。叔扳总是斩钉截铁地表示:  “我不怕。”在长期接触中,在他们的心中点燃了爱情的火苗。

1927年4月,戎马倥偬中的刘伯坚、王叔振举行了结婚典礼。婚礼在密山军事学校礼堂举行。礼堂门口两旁张贴着富有革命性的标语口号:  “联合革命党,打倒帝国主义”、“阶级利益的结合,是阶级奋斗……”还有纪念和表彰廖仲恺先生的标语牌。婚礼是在庄重、欢乐的气氛中举行的。国共两党的著名人士冯玉祥、于右任、邓宝珊、杨虎城、吉鸿昌、范续亭、葛霁云、张玉燕、邓小平等人参加了婚礼并与刘伯坚、王叔振等合影留念。

婚后,叔振被安排在国民联军总政治部担任秘书工作,并经刘伯坚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冯玉祥的辩论

1927年5月,国民联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东出潼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北伐军会师中原。王叔振与刘伯坚奉命随军出征。在西安去潼关的路上,叔振不慎从马上摔下来,伤了脚,没有掉泪,仍然是积极热情,坚持进行宣传鼓动工作,成效显著。

“四·一三”反革命政变后,叔振到连队去讲演,一口气就痛陈蒋介石三十几条罪状。一天,她和政治部的组织科长贾大客程总部所在的潼关文庙内讲演说:“我们是一致要求倒蒋的。可是有一个人现在处处庇护他,美化他……打倒蒋介石,打倒一切反动军阀!”这事被冯玉祥碰见了。冯玉祥气得七窍生烟,立即令人逮捕了贾大容。叔振初生牛犊不怕虎,毅然到司令部和冯玉祥据理争辩,弄得冯玉祥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但心里的疙瘩并未消解。后又在刘伯坚的好言相劝下,冯玉祥才释放了贾大容。

在上海的日日夜夜

国民联军在军事上的胜利威震中原,大西北的民众运动汹涌澎湃,人民兴高采烈,朋友拍手称快,然而,也激起了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惊慌和仇恨。

突然间,中国的天空上乌云密布,大地上卷起了狂风。阴谋在北伐革命胜利的欢呼声中酝酿,屠刀在善良的人们的睡梦中举起,罪恶在阳光下进行。

1927年六月,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在其所部及豫陕等地区进行“清党”。王叔振、刘伯坚、邓小平等二百多各共产党员被冯玉祥“礼送”出境。7月,王叔振同刘伯坚来到武汉,找到了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非常关切地叫他们速去九江。到九江不久,又接到周思来同志从南昌发来的密电,指示他们立即起程到上海,通过国民党上层人物于右任、邓宝珊等人,解救上海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

叔振和伯坚一到上海,就在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竭尽全力,四处奔走,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筹款救济他们的家属和有困难的同志,受到人们的称赞。

1928年春,党中央派伯坚同志去苏联学习军事,叔振仍留沪继续从事地下工作。白色恐怖下,党的经费无着,她冒着极大的危险,日以继夜地工作,经常是天明离家,深夜方归。回到住处顾不得休息又伏案撰文,然后用不同笔名投给上海各进步报刊,宣传革命理论。有时她也写文艺小品,并把伯坚从国外寄回的一些自然科学的译稿投送各报刊,以换取稿酬,维持生活。

1930年8月,叔振的嫂嫂焦毓英,随陕西省小学教育参观团抵上海。虽先有联系,但找不到叔振的住处。后来还是通过地下党组织才找到了她。姑嫂见面,叔振激动地对亲人述说着在上海的经历:  “真可恨!万恶的警察特务,随时就跟我们为难找麻烦,以致不能圈定居住,从到沪至今,所迁地方已不下几十处了。一这时,刘伯坚已由国外回来,至叔振成了两个孩子(虎生、豹生)的妈妈。焦毓英见他们居住的地方十分狭窄,室内家俱仅一床、一桌、两椅,由于革命工作繁忙,完全无法照顾孩子,经商议,决定把刚满两岁的虎生交焦毓荚带回陕西抚养,豹生出世不久,留在叔振身边。

含着热泪写字据

1930年秋,中央决定让王叔振和刘伯坚离沪到第一方面军去工作。刘伯坚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协助朱德总司令工作;王叔振被分配从事妇女工作。翌年3月中旬,叔振生下第三个儿子——熊生。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和伯坚事先商定,将孩子最好寄养在可靠的老百姓家里。当熊生三个月时,叔振便亲笔写下“抱约"。

刘门王氏生下小儿名叫熊生,今送给黄家抚养成人,长大在黄家承先启后,但木有本,水有源,父母深恩不可忘记,仍要继承我等志愿为革命效力,争取更大的光荣,特留数语,以作纪念。


叔振写好“抱约”,已泣不成声。她走到床边呆呆地望着孩子。良久,她又回到桌前,给伯坚写信:

毅伯:

见信如见小妹的面。

自从你走后,我老是想着,我要和你一道,上前线去打仗,或者到连队去作宣传工作,或者当个文化教员。我要工作。

毅伯,你说过的,为了革命,我们是什么都可以牺牲的。我忍着极大的痛苦,含着眼泪,把熊儿送人了。

这家人姓黄名荫胡,开着个小小的中药铺为生。其弟黄萌达,是村苏维埃主席,被还乡团所杀害。荫达的妻子邱菊满,爱熊儿如己生。

辗转苏区谱新章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王叔振任中央政府秘书,负责记录、译电、保管文件等工作,她把各地送来的报告加以整理向毛泽东主席汇报。1932年,毛泽东遭到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排挤和打击,王叔振也被调往闽西新泉县(现属连城县)任县委书记。在上级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下,王叔振积极工作,使新泉县的各项活动都搞得扎扎实实,深得群众欢迎。《红色中华》报曾多次报道新泉县突击扩大红军和经济动员、妇女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号召“学习新泉县土作经验”。两年后,当她调离新泉时,群众都依依不舍,含泪送别。

1934年初,王叔振回到瑞金,一任中央苏区中央局秘书科长。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宣传革命根据地的各项政策,坚决打击破坏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不法分子。那时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一个《优待红军家属礼拜六条例》,要求苏区党政工作人员每星期六全体出动,分赴瑞金周围各乡帮助红军家属劳动。王叔振热情参加并组织这一工作,还写了反映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分赴沙洲乡帮助军属犁田、上肥、砍柴以及沙洲乡女子学习生产委员会等动人事迹的报道,发表在《红色中华》刊物上。

身受委屈志更坚

山雨欲来风满楼。王叔振和刘伯坚作为毛泽东正确路线的拥护者和支持者,受到机会主义者的责难和排斥。1934年5月,叔振与伯坚在于都县相逢。她思绪万千,忧虑重重,有满腹的苦衷要对亲人倾注。从1932年起,她奔波在福建龙岩、长汀、永新一带做群众工作,成绩很突出,但却有保卫局的人在暗暗地盯着她;近来又免了县委书记职务,和毛泽覃的爱人贺怡在一起做一些后勤工作。她很痛苦地向伯坚诉说着。

伯坚此时的心情同样是十分痛苦、烦恼和无限忧虑,但为了革命事业,他轻声细语地安慰着叔振。紧接着说:  “叔振,目前的局势是很困难的,根据地一天天在缩小,王明、博古、李德硬着头皮,不承认错误,御敌于国门之外够的错误行动仍在继续。

叔振说: “眼前的局势我明白,即使牺牲在战场上我也无所谓。但我痛苦的是有人不信任我,怀疑我,说我和国民党上层人物有密切的关系。不让我工作,还派人审查我,监视我,我真受不了。”

刘伯坚沉思片刻,坚毅地说:  “叔振,我们不要悲观,不要丧失战斗的信心。革命是一定要成功的。”  “我们都可能在战场上牺牲,也可能被捕,但无论怎样,我们要顽强地活,壮烈地死。” 

叔振说: “从跟着你,加入共产党那一天起,我就没有怀疑过我们的信仰。你能做到的,我也做得到。”

叔振在于都住了三天,便匆匆地回到了福建新果县。

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红军长征开始,刘伯坚、王叔振被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未几,由于敌人围攻,王叔振随军转移至福建长汀,在松毛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旋又退回瑞金。由于过度劳累,她身患疾病,体弱无力,但她仍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爬山越岭,随军前进,并坚持在部队作宣传工作。

1935年3月初,刘伯坚在江西作战负伤不幸被俘,3月21日在大余县英勇就义,就义前夕,他曾遗书叔振和叔振的兄嫂。在给王叔振的遗书中说:“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的革命事业。”

在伯坚最后的日子里,王叔振带着闽西游击队突围成功,转移到长汀县四都乡以西数十里的姜畲坑(红军的四都医院附近)时,意外的不幸发生了。一天夜里,王叔振被执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保卫局逮捕了。没有审问,没有罪名。王叔振还笑着问保卫局的特派员:  “你们是不是抓错了人?”

夜深入静,星月暗淡,王叔振被带了出去。沿着小路,被押到荒野的山沟里,把她秘密杀害了。被害时她还高呼着“共产党万岁!“

中国革命的历程是悲壮的,我们的胜利是烈士的头颅和热血换来。王叔振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的革命精神将永照后人,激励来者。



参见《咸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15—25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咸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8年12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