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新
三原古为京畿之地,人杰地灵,历代有名人著书立说,明清两朝尤盛。明之王恕、王承裕、温纯、马理、来复以及清之孙豹人、贺瑞麟等,著书发刊甚多。至清末民初时,出书办报成为时尚。
1903年(清光绪29年癸卯)孟益民、姚伯麟编选的于右任《半哭半笑楼诗草》,在三原刊印,闻名遐迩,名噪一时;1909午,范卓甫、胡平甫等在三原东关创办了《西北白话报》,同年6月,又有人在三原北城崇贤街出版《关中学报》,是为陕西境内最早创办的一份教育杂志;1909年,三原宏道学堂吴宓、胡文豹、胡文骥、胡文犀、南又文、牟琛等部分同学联合创办了《陕西杂志》综合性刊物。
1911年,在辛亥武昌起义推动下,陕西革命党人10月22日西安起义告成,胡景翼率渭北复汉军由陕北南下,隶秦陇复汉军政府北路招讨使井勿幕麾下,任第一标(团)标统,驻节三原,创办了《三原报》,宣传国民革命。
陕西靖国军时期,总部设在三原,三原成了陕西乃至西北革命党人的军事、政治中心,直接受广东革命政府领导,又兼吸收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政治空气比较民主,言论趋向自由。因此,这一时期靖国军区域内的办报事业迅速发达起来。特别是1918年于右任由上海回陕重整军事,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后,创办《战争日刊》,总部参谋于鹤九(淳化方里镇人)任主编,姚养吾、李春堂、成柏仁等任编辑。该报因持论严正,致遭嫉恨,种下恶因,致于鹤九惨遭杀害,遂于1919年停刊。其后,蔡江澄等改刊主编之靖国军总司令部机关报《启明日报》,社址设在三原管家巷,又于1921年9月停刊。《启明日报》设有著述、社论、新论、讲演录、要闻等栏目宣传革命思想。主要撰稿人有汝浴夫、王平正、胡伯岳(胡伯一)、周伯敏等。1920年12月12日的《启明日报》,新潮专版,在《社会主义的概观》一文中,大办宣传“马克思派的社会主义”。该报还连载了罗素的演讲《布尔什维克的的理想》,同月15日出版的15号报,头版登有于右任发起的追悼朱秉三、王荣廷的《征文启事》,41号报登有《屈武致陕西旅京学生联合会函》等,有一期还刊登了马克思的画像。
《救国日报》1920年创刊于三原,主办人为杨憾尘。当时,正值全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者强占山东半岛之际,人民爱国运动达到风起云涌,杨善于讲演,到处宣传鼓动;不断在报端写文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呼吁同胞奋起自救,影响极大。此外,该报兼载新文化消息、时事新闻。后因发表言论批评军人,杨憾尘被冯自明枪杀,报遂停刊。
《正义日报》由曾任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参谋的泾阳人李春堂主办。李春堂富有革命思想曲譬善喻,终因语言锋利,竟致树怨,卒被曹俊夫差王祥生部下连长宋四海杀死,报亦停刊。于右任后于1945年曾作词《追忆陕西靖国军及围城之役诸事,凄然成咏四首》其四(中吕·醉高歌)“死伤谁覆我衣?饥馑翻怜战垒;文人血泪劳民泪,天下歌呼未已!”吊于鹤九,李春堂、宋相臣、奕灵山、惠有光诸位报人。
1925年7月,共进社(社址在北京三眼井言安所左巷六号)在三原渭北中学召开了第二届代表大会,会后以社刊的形式在三原单独发行了《共进社第二届代表大会总报告》的小册子。其笫一节“第二届代表大会宣言”中,无情揭露了“军阀官僚依靠帝国主义作他们的后台老板,藉以取得其金钱武器。这两种势力,彼此互用,狼狈为奸,联合的压迫宰割中国的民众”的丑恶嘴脸。号召“唤醒一般民众使之奋起;实地指导民众组织团结;武装民众;以民众的武力打倒一切统治阶级”,这一册书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同年,在驱除陕西督军吴新田的运动中,三原共青团组织创办了驱吴日刊《血泪》;8月5日,设在三原的渭北青年社中央执行委员会创办了《渭北青年》期刊,出了两期,由蒲志正(克敏)、张安人(仲实)、亢维恪(心哉)、李秉乾(子健)主编。驱吴期间从西安迁驻三原的进步群众团体,还在渭北中学创办了《雪耻日报》,总编辑为张秉仁。其时,会址设在三原的渭北学生联合会,创办了《三原学生》,亦出了数期。这些报刊在鼓动陕西人民驱逐北洋军阀在陕西的代理人刘镇华、吴新田的政治斗争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33年,三原有《民声国报》,张苏沛主编; “双一二”事变后,救亡图存已为时代强音,为适应时代需要,改周报为三日刊,更名《三原民报》,张苏沛、黄永民、杨养涵先后任编辑。三原城内的完全中学,都在该报辟有专栏。如三中是《清流》,工职是《工余》,女中是《嵯峨》。
三原解放后,新的《三原报》于1956年10月3日创刊,至1961年因经济暂时困难停办,共出463期。在此期间,1959年合并大县(泾阳、高陵、淳化、三原合并称三原县)后,一度将《三原报》改刊为《三原日报》并成立了新华社三原支社至撤大县恢复原建制。1989年元旦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三原报》应允复刊。
1990年元旦于三原
参见《咸阳文史资料》第五辑第151-155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咸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1年0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