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史料  >  纪略

“西安事变”时的三原见闻

张卓儒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当天下午,清息传到三原,一向万马齐喑的三原县城顿时沸腾起来了。人们喜形于色,奔走相告。驻军五十一旅(杨虎域部下)和中、小学教师、学生都走上街头,张贴标语,散发传单,高呼口号,游行示威,一致拥护张、杨两将军的八大主张。那时笔者在一个小学教书,同事们都非常激动,佩服张、杨两将军敢作敢为。但对时局的发展,一时间推测不清。有的说应杀蒋介石以谢国人;有的说听到何应钦调兵遣将,怕引起大的战争;有的则瞻前顾后,徘徊观望,莫衷一是。不久,中共代表团到了西安,从国家大局出发,以和平谈判方式来解决这个有关国家存亡的重大事件。接着红军队伍奉命南下,全力支持张、杨的正义行动。

红军不住县城,遍扎农村。他们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一天,传说红军要进城买东西,男女老少走出家门,到处找红军,想先睹为快。早饭后,红军陆续出现在街头。人们以敬佩的眼光注视他们,有的还争着和红军谈话。红军说话和气,公买公卖,军民关系十分亲热。

三原人民对西安事变是竭诚拥护和支持的,对红军南下是热烈欢迎的。为了把人民自发的抗日救国行为引向有组织有领导的民众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各界爱国人士成立了“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张觉担任主任委员,我和贾子明、王谦益、马宏山、王文培、姚华亭等为委员。为了做好宣传工作,民运会出版了《民声周报》(石印),笔者担任过总编辑的第一期社论是《敬告于徘徊歧路者之前》,为民众剖析形势,鼓舞斗志;动员民众以际实行动支持张、杨两将军的正义主张。

约在同月20日左右,在民运会的倡导下,我们还发动各界人士派出代表20余人,组成慰问团,携带慰问品,对红军指战员进行了慰问。我们慰问团一行,先到安吴堡,看望了彭德怀将军。彭德怀对我们谈了当前的革命形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并以关心地方教育的口气,询问三原城乡有多少中、小学,多少学生,以及学习情况。告诉我们要办好教育,培养青年,使其学好本领,为国家和人民事业做出贡献。接见完毕,还让我们在安吴堡内参观访问。

贺龙将军率部驻扎在云阳镇。他身材魁悟,精神焕发,和我们代表团一见如故,开怀畅谈,无拘无束,豪爽之气溢于言表。他讲述他两把菜刀劈开芭茅溪盐局,拉起了一支农民武装闹革命,以及和周恩来、朱德等同志一起领导了伟大的“八一"南昌起义的英勇斗争。鼓励我们做好工作,赞助革命,为抗日救国做出贡献。我们慰问团在这里还遇见了一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史沫特莱女士。她神采奕奕,兴致勃勃地也参加了会见,并用快相机为大家摄影留念。

我们到斗口于村慰问肖克部队时天色将晚,他的参谋长朱某首先接见我们,立即着人把肖克将军找到。他是一位英气勃勃的青年将军,据说他善于打突围战,给人以肃然起敬之感。他和我们匆匆一谈就握手告别了。

此时,正是数九寒天,我们慰问团路经二十多个村庄,遇见很多红军指战员,他们大都衣着单薄,缝缝补补,其生活艰苦,可见一斑。我们无论走到那个村庄,差不多家家户户都驻有红军,但谁是官,谁是兵,令人无法分辨。因为,长官驻地不守卫,无禁区,官兵不分,平等相处,体现出崭新的风貌。

慰问后不久的一天,要在县城东关体育场召开民众大会,欢迎红军指战员。说是彭德怀和丁玲将在大会上讲话。消息传出,人们扶老携幼,争相参加,都想看一看红军将领的风貌,听一听红军的声音。知识界得消息最早,女中一位教师,事先竟东奔西走,寻找丁玲著作,要把他摆在书桌上,以示他敬仰丁玲之意,一时传为佳话。会前,许多人都围在会场大门口,以为客人必是坐汽车、带护兵、前呼后拥而来。不料彭德怀、丁玲等人早已进入会场,坐在主席台上了。大会开始,由民运会主委张觉主持,赵寿山作了报告后,彭德怀和丁玲相继讲话,讲中国革命形势,讲张、杨两将军的八大主张,讲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字字句句,深入人心,博得群众经久不息的热烈鼓掌。大家都说:这是一次抒发人民心声的大会,又是一次动员民众认清形势、抉择前程的大会。会后进行游艺,红军的文艺宣传队,以崭新的内容,朴素的服装、矫健的姿态,为大会表演了《叮铃舞》《秧歌舞》和《海陆空军活报剧》等节目。形式新颖,别开生面,给观众以极大的鼓舞。

此次,红军南下,驻扎渭北一带,在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领域,给当地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感染力极其强烈。记得他们曾在县城南关东巷子,设有书报发行处,大量发出抗日统一战线和马列主义小册子等进步书刊。文艺宣传队的干部和演员常到各中小学校去,给学生教唱《霹雳拍》《枪口对外》《国共合作》等革命歌曲,并且教大家跳《叮铃舞》《秧歌舞》等,演出有关抗日救亡的小话剧、活报剧。以后又在安吴堡创设青训班,各校进步学生轮换着到那里去学习。甚至有外地很多进步人士和青年也来安吴堡学习和参加革命,扩大了革命阵营,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培养了大量革命骨干力量。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二辑第30—34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6年12月出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