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史料  >  纪略

中共三原中心县委机关在南关

1932年,渭北革命斗争出现低潮,驻在武字区的中共三原中心县委,将机关秘密移设于三原县城南关。1933年3月,省委调整了三原中心县委领导人,杨声(刘映胜)任书记,赵伯平(周升)任副书记兼组织并暂代军委,李俊藻任常委兼宣传、秘书,习仲勋、姚万忠、王仲云为委员。同时团中心县委机关也移设南关,书记先后由李盛弟、习仲勋、李纪善、魏光波担任。

中共三原中心县委在南关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重新组建立了渭北游击队总指挥部,下辖两个中队,各有二三十人(枪),于当年春节前后开回武字区,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党在南关的地下工作

关西巷子“泰丰店”(店址即现在的县棉织厂北大门以南)是中共地下党活动的一个中心。1940年3月,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为了粉碎国民党的罪恶目的,保卫解放区,争取抗战早日胜利,党组织决定利用经营商栈的办法,为革命根据地输送急需物资。1941年初,地下党派呼延震西和任启明来到三原,通过三原党组织积极串连,以三原开明绅士刘润民为依托,联络原杨虎城部二十六师师长曹大中、二十四师师长李毅和孙蔚如部旅长杨觉天、团长贾子毅为商栈股东。由呼延震西出任经理,任启明管账,闻全兴、呼延民等为店员,“泰丰店”从此改名为“泰丰永商栈”。

商栈对外名义是招揽各地客商,贩运山货,实则是积极与边区政府联络,组织物资,向北发运。边区由保安处黄振邦科长指派马应海等负责与商栈接应。1941年至1942年末的两年中,商栈每年都组织十多批由骡马、骆驼组成的客商货运队,每批经常有五六十匹牲畜,最多一批达200多匹。这些驮子队由陕北出发时驮运的是盐、碱、药材、山货等土特产,到南关后由商栈负责转销。为了遮掩敌特耳目,驮子队分散到鲁桥、安乐等乡村集镇暂住,然后把边区急需的布匹、西药、棉花、电池、交通电讯器材、日用品等物资打包发运。他们带上地下党组织用钱买来的国民党护照,冒着生命危险闯过国民党设立的层层关卡,把物资运往边区。南关村民田振民等10多人就曾参加过运送物资的驮子队。

呼延震西是陕北人,当时30来岁,平时身穿黑色长袍,头戴礼帽,手执博士棍,为人性格爽朗,说话和气,办事精干。商栈的买卖比较兴隆,南关人都称他为“呼大经理”。商栈两年来源源不断向陕北运输物资,引起国民党三原当局注意,特务经常来商栈寻衅闹事,干涉敲诈。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邓仰之、县警察局长王宪民先后勒索商栈1万元。其他一些特务走狗也常来商栈要吃、要喝、要钱。商栈为了保住这块阵地,继续向陕北输送物资,对这些人只能屈意应付了事,但由于风声过大,商栈被迫于1943年春关门停办,呼大经理转赴耀县又办起了一家商栈。

“泰丰永商栈”虽然被迫撤销,但是中共地下党在南关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他们通过熟人、朋友关系或以“难民”身分来到南关西巷子、东巷子等处,有的以踏花车子、当店员作掩护,有的以端盘卖纸烟作掩护,有的以“讨饭”作掩护,有的以吆牲口(驮子队)作掩护,继续搜集敌人情报,为党工作。还有的则服从革命需要,忍辱负重,“外白内红”。有一位姓梁的同志曾在南关小寺巷老爷庙国民党的草料站工作。南关人都知道他是国民党的草料站长,三原解放第二天,他领上解放军部队的领导,看望曾冒着生命危险为党工作的群众,人们方才知道他是共产党的地下人员。




参见《三原南关村志》第61—64页
潘志新编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5年10月出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