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乐天
“西安事变”距今已五十年了,可是,当时我在三原经见的几件事,至今印象还很深刻。
第一次经历空袭轰炸
“西安事变”一爆发,张、杨所属部队控制了西安周围各县。当时的南京政府一面调动大军云集潼关,一面派出飞机在关中飞行示威。谈判还在继续进行的一天,南京政府的数架飞机,窜入三原,绕城盘旋一匝后,我亲眼看见在县北城投了一颗炸弹,炸死一名无辜的老百姓。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三原县人民遭受的空袭轰炸,也是我亲眼见到中国的飞机炸死了中国人。
受人欢迎的好红军
“西安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从北南下,进驻三原、富平、泾阳一带,进入三原县城内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们听说红军来了,有的人兴高采烈地跳起来!另有个别人受了反动宣传,胆战心惊,恐惧忧虑。以为红军很可怕,不敢接近。但见到红军后,和颜悦色的态度和艰苦朴素的作风首先打消了一些人的疑虑。他们身穿棉布黑色制服,头戴红五角星黑色八角帽。谈起话来尽是救国救民的大道理。从表面上分不出官和兵。住在民众家里不乱来,用东西有借有还。早晨起床打扫院子,晚间就寝寂静安宁。同时还经常征求住家户对部队的意见。老百姓亲眼看到红军的这些好思想、好作风以后,就很快消除了以前的戒备心理。
事变后给三原派来了“三长"
“西安事变”后,原陕西省党政机构处于瘫痪状态,新的权力机构派出了省主席王一山和各厅长、局长主持行事。在省恢复正常秩序的同时,派民主进步人士常汉三为三原县县长,杨法震(中共党员)为三原县保卫团团长,冯一航为三原中学校长。他们来到三原,改变了三原县从1927年以后沉寂、恐怖的局面,到处都能看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巨幅标语,随时都可听到抗战救亡歌曲,使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高潮。
《战友报》公开出刊
为了宣传“西安事变”的伟大意义,三原县公开出刊了《战友报》,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宣传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内战,赞同张、杨两将军的八项主张;发动党外人士对南京政府进行正义谴责。负责出版这个刊物的有马宏山等人。马宏山在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追溯南京政府自“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以来,初则是不抵抗主义,后又签订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接着镇压爱国民主运动,逮捕爱国人士的罪恶行径;拥护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解放统一战线。还有张鸣天等人的文章也刊登在该报上,其内容都以抗日救国为中心,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这个报纸只出了二三期就停刊了。
活跃的克强小学救亡运动
当时的克强小学校长贾子明是很活跃的,他放手让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宣讲张、杨的八项主张,讲读《新华日报》的文章,使学生明确国内外形势,认识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进行抗战,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奋斗的道理。贾子明还从南关东巷子“红军三原联络站”请来了一位女红军白玉洁,给学生教舞蹈和歌曲。学生学会了《叮铃舞》《陆海空军大联合舞》,学会了《义勇军进行曲》《国际歌》《枪口对外》《国共合作》等歌曲。逢到开会时表演舞蹈,游行时高唱救亡歌曲。在学生和群众中影响特别大的是《国共合作》歌,歌词中有:“国民党,共产党,两党合作中国不会亡,两党合作中国就兴旺。”
住在克强小学内的、当时民运会负责人张觉,不时向学校送来《解放》《新华日报》等报刊,由学校分发给学生,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受到很大影响。
不久,贾子明率领克强学校的教师去云阳慰问了红军,参观了红军的餐馆并进了餐。红军“小鬼”接待热情和蔼,服务殷勤周到,菜饭简单味美。由厨师到服务员,都是年青人,精神饱满,英姿焕发,很使人敬爱。
西安绥靖公署在三原设了行营
西安事变后,南京政府在潼关的部队,步步进逼西安,飞机不断在西安及其周围侦察干扰,形势日益紧张。西安绥靖公署作了第二步布置设施,抽调一部分人员来三原,设立了“西安绥靖公署三原行营”,张平为三原行营参谋长,代为主持三原有关事宜。以后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三原行营也就撤销了。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2辑第38—42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编
198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