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山北麓蟠桃岗、太白无量两山旁、虎头山南不远处有一村庄——仁和。村子位于东党街西南约3公里处,杏林蔽日,桃李满坡,相传这里有姚、朱、马、同四姓,他们能仁义结邻、和睦相处,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
事情讲的是两家人因地畔子界线发生纠纷。这两家都是人丁兴旺,所以,互不相让且恶语中伤。眼看将要发生一场棍棒相交的争斗。这时,本村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闻讯赶到现场。他阻止说:“从前,咱村有邻人建房为墙根发生口角,闹得脸红脖子粗,还打了架,别人劝不住。一方写信求助于在京做官的弟弟。不料做官的弟弟回信题诗说:‘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家接信后真的让地三尺。另一方见状,也让地三尺。顿时,两家消了怨气,重归于好。当时传为美谈。咱们咋能因这么一点区区小事,伤害两家和气,坏了咱村的名声?俗话说‘有千年邻家,没有百年亲戒’。今天这事,绝对不能因小事生气,因气结冤,以至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退让‘三尺’不是怯儒,而是理智的行为,是有德行的表现。”长者的一番道理讲得非常深刻,矛盾双方深受感动,都以“退三尺”的大度互相谦让,不但没做出蠢事,以后还和睦相处。于是,这个村便以“仁和”二字定为村名。
参见《陕西蒲城文学丛书·民间故事》251页
鱼茂胜、万少平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