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华阴市  >  人物  >  文学教育

王宏撰

(图片来源:360图片)
 
      王宏撰(1622—1702),字文修,一字无异,号山史,更号待庵,自书天山老人。因曾被清廷征聘而不仕,故人又称王征君。明末监生(国子监肄业),南京兵部侍郎王之良第五子。明末“复社”成员。
      王宏撰随父在京读书,聪明好学,仪表端庄,文笔不凡,好与鸿博之士往来。康熙年间(1662—1722),荐为鸿博。
      崇祯十五年(1642),父病故,顺治七年(1650),其家遭抢劫,王宏撰便移居华山云台观讲学。治学有方,名重一时,往来者多关中鸿儒。江苏昆山顾亭林,因抗清失败,于康熙十二年(1673)从山东来华阴寓居,王与顾谈经论典,朝夕不离。康熙十九年(1680),在云台观共建朱子祠。
      顾炎武居华阴第二年,清政府为了消灭汉人反清思想,征聘王、顾二人赴博学鸿儒科(推荐应考),顾拒绝之,而王被迫去京。到京后,借“养病”于昊天寺,以病辞考。
      王宏撰能诗善文,精金石之学,善鉴别法书、名画。有《易图象迹》《山志》《砥斋集》《正学隅见述》等著述。撰书《汉前将军关壮缪侯祠碑》(此碑原于硙峪乡沙村学校,后毁),人称“三绝碑”。汪琬对宏撰之文和议论评为:“驰聘今古,总有据依,非苟作者。”康熙四十一年(1702)宏撰病故于独鹤亭(仙姑观前),终年81岁。
 
 
参见《陕西地方志丛书 华阴县志》第783页
《华阴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5年出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