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华阴市  >  习俗  >  其他

生活习俗


(图片来源:360图片)

      清末民国初,贫民居多,男人多着大衫、大袄;女人多穿大襟衣衫,配以布结纽扣。衣着颜色随季节而变化,夏淡冬深。富户商贾、文人墨客和公务人员大多穿长袍、套马褂、戴礼帽、揣怀表。孩童穿“裹肚”“猫鞋”。民国时期,兴起西装、中山装、旗袍,面料多为阴丹士林。青年学生、职员多着中山装,少数公务人员则西装革履,配以眼镜、金表。军政富商眷属,身穿旗袍,脚蹬绣花缎鞋或高跟皮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干部、学生多穿灰、蓝色中山装,“洋布”、灯芯绒逐渐取代了自织粗布。“文革”期间,草绿色军服成为时髦衣着。
      1978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群众生活明显改善,衣着日益美化,款式、花色品种增多。裙有长裙、短裙、连衣裙、西装裙;裤有喇叭裤、牛仔裤、筒裤、健美裤。上衣有西服、军干服、中山服、太空服、羽绒服、夹克服、毛线衣等。质地日趋精良,做工日趋考究。尤以少女、少妇穿着更为新颖华丽。

      本县饮食习惯属北方型,以小麦为主粮,玉米、豆类、薯类副之,口味喜酸辣。
      平川农村日餐次数因时令而变化。夏忙三餐,冬闲两餐。习惯于“早米汤、午面条、晚喝汤”,佐餐菜或炒、或烩或凉拌,油泼辣子每顿必不可少。接待来客,多吃水饺、糍卷、哨子面、凉皮、煎饼或大米饭。近年来,食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逢年过节,城乡遍购肉食。除传统的猪、牛、羊、鸡肉外,70年代后鱼也摆上餐桌。饮酒习惯也有改变,昔日多饮白酒,如今有甜酒、啤酒且追求名牌。生活富裕者饮西凤、汾酒、竹叶青、五粮液等。少数嗜饮者,邀友同聚,猜拳行令,即兴趣谈,一醉方休。
      山区饮食多以杂粮为主。用玉米面做成搅团、糊汤、鱼儿粉等花样饭,自腌酸菜。东塬介于山区和平川之间,近年有很大改观,细粮比重不断增大,但仍赶不上平川地区。

      历代以来,农村多以同姓氏聚居,形成自然村落。房屋为土木结构。在建筑布局上,分为上房、厦房、前房、灶房。厦房为单檐结构,前低后高,不留后窗,窗户较小,采光不足。门为两扇对开,窗户有条形、方格形两种,夏季钉上纱窗,平时以白纸裱糊。东塬地区亦有掘窑而居的,虽采光条件极差,但冬暖夏凉。城镇街巷住宅较乡村讲究,虽以土木为宅,但砖砌门楼,注重外表装饰。旧时,少数富商、豪绅、军政要员家庭多以砖木为宅,前庭后楼,中置客厅,花格门窗,富丽别致。山区多为草房,集中于峪道山坡,也有独户于沟岔内居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山区昔日草房逐渐变为瓦房;平川土木结构逐渐变为砖木结构。木架砖墙装设西式门窗,采光条件大为改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小洋楼”之称的钢筋水泥结构新型房舍,开始在农村出现,三间两层,红砖到顶,西式门窗,内外粉刷,水泥地板,华丽典雅。有些居民以建造好的住宅为荣,相互攀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居民外出,多为步行。请医走亲,多用牲口接送。少数富有者红白喜事,赶集上会,乘两轮马车。民国二十三年(1934)陇海铁路通车,居民远行则乘火车。在工商、政界中,少数人骑上了自行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自行车在本县逐渐普及。70年代往往一家有两三辆之多,轻骑、摩托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日渐进入城乡居民家庭。近年来,本县道路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各种大、中、小型客车遍及县内主要乡镇。

      居民日用家具旧时多袭古式,有方桌、太师椅、供桌、方凳、箱、柜。少数富有家庭之家具雕有花鸟图案,朱红油漆,古色古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式日用家具逐渐被轻巧、美观的新式家具所替代。三斗桌、“一头沉”桌、写字台、大衣柜、高低柜、梳妆台、沙发、茶几、床头柜、折叠椅等进入城乡家庭。80年代农家土炕、纺车、织布机已不再使用,缝纫机较为普遍。婚娶购置洗衣机、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组合家具、席梦思床等高档用具者为数不少。
      饮食用具旧时用木勺、木碗、瓦盆、瓦罐、瓦缸等,陶瓷制品用者甚少。民国时期,陶瓷制品增多,使用较为普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饮食器具多用细瓷、搪瓷、铝、塑料制品。近年高压锅、电热壶、电饭锅、煤气灶等开始进入城乡家庭。

社  交

      古时,长幼相见,幼者作揖问好,或鞠躬请安。妇女跪拜相迎,以示尊长。平辈之间,男拱手寒喧,女互行拜礼。民国时期,男脱帽鞠躬,女以拜礼相敬。同行时长先幼后。身居宅室,幼遇长者起座相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跪拜一般不再复存。对长者点头注目问好,谦和对答,让前走后,以示尊敬。相逢握手问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社交方式很多,常见者一是“金兰结义”。义气相投者三五人乃至数十人,按年龄排行,书写“金兰谱”(名册),烧香立誓:“讲信义,生死与共,患难相济”,称作“换帖兄弟”。二是经济互助会。邻里至友间,一人牵头,组合多人,议定同等数量的现金或粮食,为会内人轮番使用。会内无急用时,投放高利贷,分红取利。三是行情互助。遇婚丧喜庆,至亲厚友携粮款相助,济其所需。四是协作帮工。村邻之间,建房、婚丧等,邻里无偿帮工,以增进友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兰谱”日渐绝迹,互助会变成“贮金会”,村民自发集资,作天灾人祸应急之用。1978年后,民间以经济往来为特征的社交活动频繁,亲友之间遇节日喜庆,互赠糕点、烟酒等物。但同时也出现了“烟酒架桥,金钱作马”的不良风气。
 
 
参见《华阴县志》第736—738页
华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作家出版社
1995年10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