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华阴市  >  遗迹  >  建筑

文庙大成殿

      位于今县委大院内,又称“至圣先师庙”。相传旧址在华阴县城东南角,建制年代无考。据《华阴县民国续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县丞黄文明移建现址。正统二年(1437)知县王贯增修。嘉靖年间知县李时芳、何祥对大成殿进行修缮;万历二年(1574)知县李承科重修;万历三十九年(1611)知县王九畴继修。清顺治十年(1653)知县叶舟、十七年(1678)知县刘瑞远、康熙二十三年(1684)知县迟维城等相继修建至圣先师庙。乾隆年间华阴县教谕郭琰添建牌坊,知县陆维垣复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知县崔肇琳又重修文庙,先后增建崇圣祠、文昌祠、魁星楼、名官祠、乡贤祠等建筑群。
      民国初年,军伐混战,军队驻扎庙内,毁坏木牌坊,拆毁房舍、门窗、墙垣,破坏严重。民国十五年(1926)镇嵩军围攻西安又驻兵文庙,除主殿外,其他祠楼、月台全部拆毁。1949年华阴解放前夕,解放军大荔军分区路东纵队指挥部曾设于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文庙大成殿经过修葺,现为中共华阴县委会议室。此殿座北向南,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回廊环绕,廊深1.8米,整个建筑东西阔19.62米,南北深12.4米,砖石木结构。殿东西两侧有8根八棱石柱,砖墙、石台基高1.04米,柱径0.5米,柱高4.80米。单檐歇山顶。屋面为琉璃板筒瓦、檐部施勾头滴水。檐下有斗拱,前后檐斗拱形式均为一斗二升。明间的补作斗拱为二垛,东西两侧斗拱补间为一垛,梁架下有天花板,整个建筑雄伟壮观,殿堂基本完好,仍保持着明清建筑风格。1989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见《华阴县志》第671页
何元庆主编
华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5年出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