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华阴市  >  史料  >  回忆

回忆一九二七年我县学潮、农运情况

史可载
      我县南靠秦岭,北临渭水,当秦陇之咽喉、控西北之枢扭,向为军家必争之地,每遇战争,首当其冲。一九二六年十月冯玉祥与镇嵩军发生战争以来,兵荒马乱、迄无宁岁。(俗话说华阴人做的欢,三年给他一补尖)再加上土豪劣绅、贪官污吏,肥摊浪派,重重剥削,使人民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群众生活已陷入苦难的深渊。
      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斗争。一九二七年三月,中共陕甘区委派曹暄同志来华阴,同地下党员王学习接头,宣传马列,发展党员,成立了华阴第一个党支部。曹这个人精明干练,像貌堂堂,性情温和,善为说词,语言流利,讲起话来动人听闻,声望名驰全县,是一个赫赫有名,了不起的革命人物。我对他十分尊敬,他对我也很器重。我县的学潮和农运就是在他领导下开展的。我原系二高学生,因军阀混战,学校倒闭,遂与单级师范监校。单师校长徐正斋,对二高转来的学生,甚为歧视,逼迫二高多数学生转入乐育,我亦在内。教育局长宋笃斋,是徐正斋的后台老板,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与徐正斋互相勾结,狼狈为奸,贪污盗窃,无所不为。把他目不识丁的女人,塞进教育界教书,晚上学、白天教,人称枕头上的教育局长。改选教育局长时,各学校老师和学生会研究决定,选雷伯漳当局长,但徐正斋等一帮人,从中捣鬼,强奸民意,结果仍选的宋笃斋。.这就激起了全县教育界进步人士的不满,暴发了学潮风波。孟均夫以学生会名义,起草揭露宋笃斋在我县教育界十条罪状的宣言,叫我和袁景山在华阴庙石印局付印了数百张。贴出去后,宋老羞成怒,指示徐正斋率领单师学生抄了孟均夫的家,打了他的弟弟孟继儒,更激起了全县教育界人士的公愤。在党的支持下,研究计划,决定驱逐宋笃斋下台。乐育、一高、新民三个学校师生约二百余人,齐集单师门口。那时正是收麦前夕,事前安排让红岩几个农民推了几车木权把,摆在师范学校门口,佯装出售。先派学生代表党士英等人,进入单师谈判,我们都站在门口,准备投入战斗。刚听到徐正斋说,把党士英给我绑了,我们每人抽出一条权把,打进师范学校。徐正斋负隅顽抗,用橙子遮挡,被击中手部,摔了橙子,狼狈逃窜。乱棍尾追,吓得屁滚尿流,越墙跑到县府,报告县长。单师学生也都被打的翻墙跑了,只抓住学生杨志毅(县西分界人)一人。
      文庙住军闻讯持枪前来镇压,要走了杨志毅。我们整队出来,张贴标语,喊着打倒宋笃斋等口号,肩着棍子,雄纠纠气昂昂的走进县政府。’刚进了衙门口,县长王岐山,戴着金丝眼镜,文质彬彬的走了出来,给我们讲了话。有个同学说单师学生野蛮,县长回答说,  “你文明,你文明,看你们手里都拿着什么?”韭说现在你们回学校,恢复正常上课,学潮问题,我再作研究处理。我们恐怕单师学生拦路截击,要求县长派了数名警察,他们骑着马,把我们护送回到上洼乐育学校。其后不久,宋笃斋就在一片声讨声中下台了,这就是我县历史上的“棍棒战争",一九二七年麦收后,二高恢复起来,我由乐育重返二高学校。是年暑假党为了培育青年革命骨干,由曹喧主持办起了华阴暑期学习训练班,我也参加学习。学员多数来自各校青年学生,教员有曹暄、王学习、王仁山等。课程有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苏维埃共产主义等进步书籍和进步刊物,革命歌曲。讲义是用油印和石印的,时间一个月。学习期满后分头派赴农村组织农民协会,去时带着写好的标语,打着纸糊的小旗。上写着“打倒土豪劣绅贪官污吏”、  “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卖国军阀”等口号。我被派到竹峪口、台峪口和南北霄堡。那时各村都派了学生,不长时间就把全县农民协会风起云涌的组织起来了,使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揭开了我县革命斗争的新的一页。那年我县遭遇旱灾,麦秋薄收,人民叫苦不迭、但是反动政府不顾人民死活,每担粮加征麦子八斗,群众无力交纳,怨声载道,骂不绝口,遂酿起了一场有声有色,轰轰烈烈的抗粮斗争革命运动。陕西省委派农运部长亢新栽来华阴亲自领导这场抗粮斗争。召集进步士绅和教师等数十名人,开会研究作了部署安排,派代表去县府请愿交涉。不讲理的反动政府,驱散群众,扣押代表,竟以毒辣的手段上报说代表勾结土匪作乱。省上不分青红皂白,批示枪毙。党在西安联络我县军政教界知名人士才营救出狱。遂又控告伪县长王岐山受贿卖法,在华阴的种种罪行,结果王岐山被革职,抗住了八斗麦的交纳,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华阴县文史资料选集  第1辑  第80--85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华阴县文史研究委员会
1985年08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