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远(1)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我军总侦察参谋刘吉尧率领侦察班,解放了华山北峰后,总队长马华亭韶我先后率部增援。这时地委派来了一个青年王希文也随我们到了北峰。
马华亭对我说:“王希文同志是地委书记刘文蔚的代表,来做韩子佩的统战工作。"当天上午,王希文就上西峰去见韩子佩。他也叫我随后上西峰参加和韩子佩的谈判。当时,我有点想不通,就对他说:“我们是战胜者,韩子佩是战败者,是瓮中之鳖,要谈判,叫他到我们这里来。”马队说:“王希文已经上去了,况且他捎信让我们也去。”于是,我就上了西峰,带了一警卫员。当时我没有多少思想准备,和这样的对手谈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先听对方的意见,合理的赞成,不合理的反驳,原则的问题要坚持,决不妥协。非原则的还可以灵活协商。
我到西峰后,王希文和保六旅的一位营长把我迎进大庙翠云宫。大殿内整齐的排着两行桌椅,桌上摆着烟茶。双方坐定后,简单的交待了情况,就开始谈判。
韩子佩抢先说:“今天的谈判是三方面的,即王希文代表地委,邓远代表路东总队,我代表保六旅。”
我接着说:“不对,应该是两方面淡判,王希文是我们共产党的地委代表,我是共产党军队代表。我和王希文都是共产党的一方;你是国民党保六旅的代表,是国民党的一方。这不是三方谈判,这个问题再不能争议。”
韩子佩眉头一皱,话题一转说:“谈判由我们胡营长做记录,最后写个文件,双方各执一词。”
我说:“你们交枪,我们政策宽大对待你们,解放军说话是从来算数的,不需写什么文件。"
王希文说:“还是写个文件好,同去把文件交给首长,一看就明白了。”
我说:“那就写吧。”
韩问:“文件的题目叫什么?”
我说:“叫投降条约。”
韩说:“咱是和平谈判嘛。"
我刚要开口,王希文说:“就叫和平公约吧!”
我说:“那就叫和平公约。”
在草拟意见时,韩子佩说:“我本人不愿意参加互相残杀的国内战争,因而愿意和平谈判。”
我说:“这样说明是非界限不清,不是互相残杀的内战,而是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不义战争。”我这样一驳使韩子佩半晌说不上话来。担任记录的国民党胡营长看见气氛不好,急忙插言说:“前言不写好吗?请考虑。”我说:“不写前言可以,就直接写公约的条文。”大家一致同意这个意见。接着就进入具体谈判,最后形成了如下公约:
一、乙方(保六旅)把武器、弹药、军用物资、公款、公物,登记造册、签字,限期两目送到北峰。
二、武器、弹药等军用物资接收完毕后,乙方整队下山,由甲方(路东总队)护送到大荔,并使乙方人格受到尊重,财物受到保护。愿留部队者安排工作,愿回家者发给路费。
公约草就后,韩子佩说:“我还有两条意见:把电台一部、卡宾枪两支作为礼物,送给刘文蔚书记。我军在山上吃的、烧的都是老道的,他们在经济上受了一些损失,希望政府能够给以适当的救济。”
我说:“救济山上的贫道,这是人民政府的责任,刘文蔚书记是我军区的政委,他需要什么,我们会安排的。”
接交工作比较顺利,第三天保六旅整队下山了,由总队护送到大荔。当韩子佩跟他的副官向我们提出,要坐他原来当八区专员所坐的那辆有蓬子的胶轮车时,负责俘虏事宜的路东总队政委王生荣对韩子佩的副官说:“给头毛驴吧!”副官把这个意见转达给韩子佩,韩子佩很不高兴。最后,给了韩子佩一匹又瘦又小的驴,骑到大荔去了。到大荔后,军分区又给韩子佩拍了一张俘虏照,他不满意,韩子佩见到刘文蔚书记发牢骚说:“我们有和平公约在手,他们把我们当俘虏看待,这是与和平公约不符合的。”由于韩子佩骑瘦驴、拍俘虏照等,这件事的处理地委认为不妥,就决定召开常委扩大会,并通知王生荣政委和王希文参加,听取解放华山的汇报,实际是对东路总队做法进行批判。尽管王生荣同志过去与地委的常委们都比较熟悉,但是会前气氛异常,没有一个人接近他。
会上,首先王生荣政委汇报情况,重点谈到了华山谈判的经过。王希文发言表示赞同,没有提出异议。常委们听了两个人的汇报,明晰了华阴谈判的实际情况,会场的气氛才显得有些缓和了,认为部队派谈判的代表,是比较有经验的,谈判是坚持原则的,做法是符合党的。地委派人上华山协助部队做统战工作,应该是代表组织,而不应该是个人代表。在人选问题上,应选派比较有经验、比较老练的同志。派一位年轻同志,作为个人代表,处理如此重大、如此错综复杂的问题,地委领导是负有责任的。
华山解放韩子佩投降的消息不久《群众日报》发表了。西北军区副司令员王维舟同志,率领摄影队来到华阴补拍了解放华山记录片,还让韩子佩和他的老婆也参加了拍摄。可惜这个片子不长时间就毁了。后来,八一制片厂根据这个事实,改编摄制了故事片《智取华山》。
八月初一这天下午,黄甫峪后沟的一位农民跑到华阴县城向总队部报告说:“他们村里从洛南窜来一些国民党游兵,约有三四十人,派饭、抓鸡,拉夫、抢粮。”总队决定,刘吉尧所在的五连从山前进攻;营长何信德带领四连绕过山后夹击,并堵截从洛南继续北进之敌。如发现敌人兵力较多,就要立即派人来报告,以便增援。部队傍晚出发。凌晨三时许,到达黄甫峪后沟,进入预定地点。这时一个侦察员踩住了睡在路上敌人的身上,便大声问:“干什么的?"对方连忙回答:“我们是保六的。”“到这里干什么来了?”刀侦察员接着又问。“姜旅长领着我们回黄龙山老家去。”敌人颤抖着回答。刘吉尧听到前面有情况,迅速跑来。突然西面出现几个人影,他急问:“谁?”一个敌兵回答:“是姜副旅长。”刘吉尧循声赶去,跑几步,踪影消失了。他判断敌人不会逃得很远,就打开手电筒进行搜索。“砰!砰!砰!”三枪,朝手电光打来。刘吉尧立即还击,同时连喊数声,没有听到回答,僵持到天明,刘吉尧发现荆棘丛中躺着一具尸体,从身上搜出的文件、记录本等,证实了就是伪保六旅副旅长姜秉公。这次战斗不但击毙保六旅副旅长姜秉公,还俘虏了三十多名敌人,挖出了一挺机枪和几支步枪。至此,伪保六旅全军覆灭。
姜秉公原是黄龙山一带的土匪头子,后来投靠韩子佩。华阴解放后,他率部分残兵逃往洛南,被解放军击溃。他们埋藏了长枪和物资,仅带短枪,图谋潜经华阴,重回黄龙山。继续为非作歹,没想到在黄甫峪口送了命。
注释:(1)邓远同志为解放华阴的东岳部队的政治部主任,负责奇袭华山战斗的谈判工作。
参见《华阴文史资料》第2辑《和平解放华阴与奇袭华山专辑》 第107—113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华阴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989年0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