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华阴市  >  史料  >  回忆

回忆一九四零年我任县教育督学时的几件事

杨志诚

      我在华阴任教育局督学时,是从一九四〇年正月至年终,共计一年时间。当时教育科长是张恺如,督学有刘蔚庭、张鼎甲和我共三人,义教干事有唐志诚、晋相林共二人,秘书是炊子惠,教育科就是这七人组成。当时我的年龄很小,只有二十三岁,关于事物的轻重还理解不了,所以记忆的也就不深,现将能回忆得起来的几件事写在下边。


一、筹办云中情况


      我县卫勖哉、孟均夫二位先生一生热爱教育,在外任教多年,看到华县人才辈出医才遍及全省,观及原因,皆因成中所培养,俯视我县教育,仅有小学数处,没有中学。为了振兴华阴教育,于是经常向社会各方人士呼吁,倡导建立华阴云台中学,经过多年努力,方始得到有关社会各界人士赞助。

      我记得筹建云中开会时,县府当时指派我参加,开会时间是一九四〇年约三月间,地址在华阴县府会议室举行。当时主持会议的人,是三河口张志强和岳庙南城子张蔚生,参加会议的人约二十人,其姓名现在都回忆不起来,大约都是地方士绅和有关乡镇长。记得当时邢志宽发言很多,张志强讲话内容大意是,成立云中忙后即将开办,所需经费已取得县长李笑然大力支持,虽然经费不多,但可解决大部分。所差经费由大家筹助,除他本人捐助一部分外,打算在西安等地向各方朋友、华阴知名人士募捐,始可完成建校任务,会议时间约两个钟头就结束了。经过这样努力,我县的一所民办公助中学就在一九四〇年宣告成立了。


二、扫盲运动和普遍妇女上学


      一九四〇年我县开展的扫盲运动,非常认真,凡属不识字的,都得强迫入学。我国封建社会有数千年历史,女人常在家,从不出门,女人上学读书者,鲜有所闻,所以当时扫盲运动重点在妇女,这实在是一个重大难题。上级命令很紧,非当即实行不可,当时教育科都不愿意出马。后来见我年轻,就叫我到庙上北街去先试办一下。我到北街学校后,先召集了该村的学校理事会,当时在座的人谈起要叫妇女上学识字,无不瞠目结舌。后来看到督催很紧,便也随同挨户督催,结果一天到晚仍无一人到校。晚上又和理事会商议,聘了一位外地识字的女人任教,这样又督催了数天,遇到了不少困难,这个村子妇女班总算成立。后来就在各村推行。不久我县妇女上学班普遍成立。这样持续了数年,男女孩子从此也都同校上了学,人们也不以为奇。


三、划商会庙产归学校


      在旧社会里,所有商会庙产,统是封建社会遗留的产物,历来由少数有权威的人所把持,所以要把商会庙产改归学校,本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当时有一个有利因素,各村的理事会(或称管学的)都是村中的头面人物,扩校增班,经费困难重重,但我们所到一村,只要说通了理事会,这个问题很快就会解决,总之不到半年时间,基本上就结束,后来到了解放时,各村的商会庙产实在只有丢下的一些陈房破屋而已。


四、潼华划界


      在旧社会华阴县境内,夹插着不少潼关管辖的老百姓,被人们称之为军民。潼关人所有的土地为军地,华阴入所耕种的土地为民地,对国家交粮时,有军粮民粮之分。军粮在潼关交,民粮在华阴交,华阴境内所称的屯营堡寨,多是军民。常常因交粮发生纠纷,引起混乱。
      在一九四〇年约三月间,潼华划界开始进行,县长李笑然带了一个护兵和我共三人去勘察潼华区分线。我们到达樊家时,潼关任县长也带了一位护兵到达,我们就顺端沟向南进行勘察,路经刘家到达寺院,吃过早饭又在灿村乡公所休息片刻就南行登高至刘岭寨山顶。李、任二位县长便叫我在高山顶处石崖上写了“潼华分界处”五字,遂命带来的石匠当即凿好以作永界。日届西山时,我们便各回县府、从此就算结束了潼华历史上混乱的局面。
 
 
参见《华阴县文史资料选集》第1辑第93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华阴县文史研究委员会编

1985年8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