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美食  >  正文

凤翔热包子


(图片来源:汪波 摄)


凤翔人,向来对热包子情有独钟。无论是火烤的水煎包子、还是锅蒸包子、小笼包子均醇香可口。

凤翔的包子在馅料的选择上,民间农家一般为粗犷与不羁,萝卜、胡萝卜、海带、粉条、豆腐、肉丝、各种蔬菜等均可入馅。于是各式馅料的包子,做得痛快淋漓,吃起来有的酥烂,有的生脆,随机性很大。讲究的是一份鼓鼓囊囊的踏实和喜悦。在包子的质量上,油拌面的厚实和烤面醇香已经是凤翔一绝,再加上馅料的一丝不苟,而且做得认真、实在,竭尽所能的把馅料塞到了最大限度,凸现凤翔人的淳朴、好客、厚道。

凤翔包子以胡萝卜做馅,比较大众化。制作方法:先将切碎的胡萝卜在油锅中焯出香味,再佐以豆腐、鸡蛋和粉条,往往一口下去,口中便充溢着带油腻的跳跃感。略带脆生的胡萝卜与其它绵软的食材,使得这个包子濡而不乏嚼劲。来一个这样的胡萝卜大包子,配一碗滚烫的小米米汤或一碗鸡蛋汤,带来的饱是自信满满:“好好过完今天,明天再来吃!”

凤翔街市巷道、逛民间各处庙会均以摆摊的水煎包子为主。摊主自摆火炉,平底锅擦油烧烤,多以菜馅作料,配有胡萝卜丝、粉条、豆腐,中合五香调料,烤熟的包子黄灿灿、香喷喷,吃起来一饱口福。

凤翔餐馆的包子以锅蒸的小笼包子为主,个形小巧玲珑,馅料品种各异,有肉馅、菜馅、豆挲馅,相对于大包子、水煎包子要严谨得多,也细致得多。制作是讲究“汁”“薄”“热”。“汁”的多少是评价一个包子好坏的标准,而“汁”也最能彰显制作者的良苦用心。以汁为蘸料,佐以米醋,戒其肉的油腻,提升面粉的口感。“汁”考验经验,“薄”则是考验技术,对“薄”的追求,体现制作者的灵巧。丰富饱满的馅料和筋道的面皮,最终构成了小巧玲珑的身影,这一切都统一在那一个“薄”字中,轻薄得几近透明,却柔韧难破。

“热”是凤翔包子的灵魂。无论是蒸还是烤,面团只有在热蒸气的参与下,才显其活泛的质地。此外,“热”是各种包子汁液涌动的充分条件,当一个汁液饱满的包子晾凉再吃时,全然失去一个包子“汁”的灵动感。

凤翔民间蒸包子,街巷、庙会烤水煎包子,城镇餐馆小笼包子,一个包子,引出多少故事、多少闲话,其韵味悠长。



参见《凤翔民间拾趣》第124页
薛九来著
凤翔县档案局编印
2014年1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