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高宗建炎四年、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九月,金派右辅元帅宗辅到陕,会合金将宗弼(兀术)军和原在陕西的娄室军,拟深入川陕,然后从长江东下虏掠东南。宋川陕宣抚使张浚调集30万人马抗击金兵于富平(今陕西富平,史称“富平之战”)。宋兵败,金兵乘胜西进,遂破长安,九月二十六日再陷凤翔。宋秦凤路副总管吴玠收拾富平战败余兵,退守秦岭北麓大散关和尚塬、陇州的方山塬,控制宝鸡西北、西南地区。是时,关、陇之路尽陷,消息隔绝。吴玠召诸将歃血誓盟,均愿竭全力保卫。天兴县尉杨从仪进言“先取凤翔,作为基本”,吴玠应允。杨即进复凤翔,不戮一人,得粟30万斛(每斛250公斤)。凤翔一带群众,踊跃支援抗金斗争,常晚上给宋军送粮食,吴玠赏给群众银帛,送粮群众更多。金兵在渭河设伏截杀,又在占领区实行“保五连坐法”,但群众冒禁如故,坚持数年。撤离曷屯兵凤翔城,吴玠屡败金兀术。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金太宗天会九年(1131)九月,金将宗弼(兀术)调各路兵十余万攻和尚塬,被吴玠与弟吴璘打败,俘虏达万人,金兵几被全歼。宗弼身中两箭,剃掉须髯逃回燕山。金朝以撤离曷为陕西经略使,屯兵凤翔。次年三月初九日,撤离曷从凤翔率兵攻方山塬,初十日攻陇安县(今宝鸡市陈仓区西北香泉镇),十三日又从水洛城攻方山塬,均被吴玠和部将杨政击退。金太宗十二年(1134),宗弼、撤离曷、刘夔率步骑十万顺故道攻大散关、仙人关、杀金坪等地与吴玠部激战三日,仍大败,逃回凤翔。金为久留之计,给甲士授田种地。
参见《凤翔县志》第260页
陕西省凤翔县志编纂委员会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1年12月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