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高宗绍兴九年、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正月,宋宰相秦桧代表朝廷与金“和议”,议定:金“赐”宋陕西、河南地,宋向金称臣,岁贡银20万两,绢20万匹,凤翔遂归宋统辖。
八月初三日,主张和议的完颜宗磐、完颜宗昌被杀,完颜宗弼掌握金朝大权,反对把陕西、河南交给宋朝。次年四月,宗弼任统帅,下诏复取河南、陕西,并亲率主力攻汴梁,命撤离曷率兵入陕。五月二十日,撤离曷攻陷永兴军后,又攻下凤翔。和尚塬等要隘的宋军奋起抗击,多次打败金兵,宋兵与金兵夹渭河而阵。六月二十一日,撤离曷从凤翔攻清溪岭(甘肃泾川),七月攻泾川,均败归凤翔城,不再出战。
九月初六日,宋将杨政遣其部统制杨从仪夜袭金兵于凤翔,获大胜,得战马数百匹。不久,金将通检孛董率数万精兵攻宝鸡县,亦被杨从仪打败。宋高宗绍兴十一年、金熙宗皇统元年(1141),金兵在江淮进攻失利后,当年十一月,宋、金“和议”成盟。次年八月初一日,宋按宗弼要求,划大散关以南属宋,大散关以北属金。和尚、方山二塬从此归金。议和后,金在凤翔设榷场(贸易集散地),作为置兵之州。仍以凤翔为据点,屡次南侵,多遭溃败。金世宗大定二年、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闰二月十六日,吴璘遣将杨从仪攻夺大散关,并分兵占据和尚塬,金兵退败宝鸡。五月初二日吴璘到凤翔一带巡边。
参见《凤翔县志》第261页
陕西省凤翔县志编纂委员会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1年12月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