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烧纸”是凤翔民间日常生活中“神”与“像”的生动结合之一。所谓“烧纸”,就是凤翔民间进行宗教祭祀和祈福禳灾活动时使用的各种雕版印刷品的总称。纸钱的形式实质上是木版刻制的红白版画,因为只在民间信仰生活中使用,为区别其他的书籍插图版画和佛经、道经版画等,人们将其称为“民间版画”。当然凤翔民间版画还包括年画、门画等,烧纸仅是民间木刻版画艺术的一种。
关于烧纸的称呼,据清虞兆《天香楼偶得》中写道:“俗于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彩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谓之甲马。”清赵翼《陔余丛考》中写道:“古时画神像于纸,皆画马其上,以乘骑之用,故称纸马也。”因为“马”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除了取其快速之外,在烧纸中增加了来往于人神之间的神圣使命。在请神驱邪、镇妖降魔、招魂送灵、祈祷平安等祈福禳灾的活动中,就是靠“纸马”(凤翔民间称烧纸)把祈祷者的请求或心愿迅速地传递给神灵的。
作为凤翔民间版画的主要形式之一,烧纸(纸马)版画的神灵造像均为人们世俗生活所信奉之神,如太阳神、太阴神、谷神、土地神、灶神、观音、龙神等等,兼容了儒、释、道、和信奉地方信仰中的诸神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使用时,纸钱焚化,各类烧纸具有各自不同的祭祀形式和对应仪式,具有较高民俗价值和民间美术价值。
凤翔民间烧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是民间信仰体系的集中表现。凤翔烧纸所体现的信仰系统,涵盖了自然神灵、鬼魂神灵、佛道神灵等,它不仅包含了民间朴素的原始崇拜,同时还兼容了部分儒、释、道的内容。以民间烧纸的功能分类,可分为田猎神灵、各行各业祖灵、婚丧嫁娶护佑神灵、岁时风俗、日常生活驱邪等;以烧纸的造像中人们崇拜的对象作为其分类的标准,可以分为自然神灵、鬼魂神灵、佛道神灵、本主(土主)神灵和其他家宅神灵等。
烧纸在凤翔民间具有辉煌的历史,烧纸作坊由彪角、小里村、陈村上营村等作为集散地,涵盖凤翔民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烧纸在凤翔大地繁衍生息,经久不衰,且不断创新。烧纸版画由“西方引路”“万贯胜钱”“冥用银行”“金砖银元”的描摹到现阶段的纸钞百元人民币,印刷质量较前大有提高。烧纸作为凤翔民间版画样式之一,不仅保留了传统制作工艺,而且在纸钱使用的仪式实践中,还使烧纸所承载的民间信仰文化得以完整保留。就凤翔民间民俗生活而言,纵观烧纸神灵的诸多造像,作为一种深层信仰的表现形式,纸钱实现了抽象“神”的具象表达,实现了人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简而言之,作为烧纸信仰内核的“神”是人们信奉的对象,其源于人们内心深层的信仰逻辑;而“像”则是基于人们信仰内核之上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表达,借以烧纸版画造像和仪式实践的具体表达。
凤翔民间烧纸承载着人们日常世俗生活中深层信仰结构的文化实践。
《凤翔民间拾趣》 第149页
薛九来
凤翔县档案局编印
2014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