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秀(李老之长儿媳)
先公自清末至民国七年前,一直从事教育工作。起初在本村私塾任教,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要求极严。在当时,其教学成绩远近闻名,自西乡的六冢、南乡的李家堡等村,虽距离二三十里路程,都有来马家庄上学的学生。因而受教的学生中成才的不少。最知名的有刘定五、张次屏、王丕卿、黄方洲等。学制改革后,他曾任县立高等小学校长之职,全县受先公教育的士子不计其数。
民国七年(1918),马家庄被郭坚部属寻衅找事,拉去了好多人,先公亦在其中。结果将家中土地房屋以及衣物等凡能变卖的东西全部卖完,才将先公赎回。恐以后再发生事故,决定逃避西安。及至西安,被教育当局得知,即聘为省立二二中、西安师范等校教师。由民国八年至十二年,先公一直在西安以教学为业。民国十三年(1924),被当时北京政府农商部任命为中央农事试验场场长。民国十四年(1925)上半年,又由北京回到西安,任陕西省政府高等顾问。适刘镇华率军包围西安,八月左右,当时先公协同刘治洲暂长,驻军首领李虎臣、杨虎城将军等,坚守孤城。当时西安交通断绝,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刘省长也以油渣充饥。先公亦忍饥受饿,枵腹对敌。后来冯玉祥由五原誓师南下,西安才得解围。至十七年(1928),先公以及全家人等才由西安返回凤翔。
民国二十一年(1932),先公受命为凤翔县清理粮赋处处长,清理全县39里粮赋,使各里粮赋都有一定区域,无互相交错花插之弊。并将全县区、乡辖域绘制了详细地图,此图遂成凤翔县第一张地图。
先公医术颇负盛名,他回县后,于公务以外经常抽空奔波,为人治病,不惮烦忙,并且有求必应、不取分文。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左右。他带头创办了马家庄信用合作社。当时荒初过,农民生活异常困苦,信用合作社,在经济上互相调济,曾起过良好作用。
先公注释《易经》花费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自在西安工作时,就每天早起两小时潜心研究《易经》,一直到民国三十年(1941)才将这一巨著的注释完成,所注之手稿装满一箱。可惜先公去世后,我们保管不周,逐渐散失。追溯往事,我们是愧对先公的!
参见《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第155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1988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