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片”,即是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属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乾县的拓片技艺历史悠久。以我县乾县城关人郑渲为代表,他在该行业具有一定知名度。其代表作品有:宋伯鲁(清朝瀚林院编修)题“槐荫馆”刻石、乾陵墓志铭、石槨线刻画等。
其工艺流程是:先把碑石表面清洗干净,将要拓的花纹或文字尽可能剔刷清楚,用大小合适的宣纸盖上,把纸轻轻润湿,然后在湿纸上蒙一层软性吸水的纸保护纸,用毛刷轻轻敲捶,使湿纸贴附在该物表面,随着它的花纹文字而起伏凹凸。再除去蒙上的那层纸,等湿纸稍干后,用扑子蘸适量的墨,敷匀在扑子面上,在突起的物象上轻轻扑打,就会形成黑白分明的拓片。墨干后轻慢揭下,装裱完成。
制作技巧:在拓印过程中,润湿宣纸最好用白芨水,它能使薄纸更好的贴附于被拓物的表面。小型拓片,可以用软毛笔、软毛刷润湿,大型拓片,可以用毛巾润湿。扑子的大小,根据所拓对象的大小而定。内部用新棉花,外加一层不透水的薄纸,最外面包上绸子,用细绳或皮筋扎住。扑子蘸墨面要没有褶皱,扑心要稍鼓。
相关材料工具有:拓片墨汁、宣纸、墨拓子、绳子、土布、鬃刷等。
参见《陕西省乾县文化体育志》第615—616页
赵明博主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