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乾县  >  故事  >  地名故事

乾州八马村

      乾县东南乡,有八马村。其中包括今大墙乡之汉马村,薛禄镇下属之马相村、小马村、马索村、马兰寨,马连乡之马连村、连马村、三马村。这些带马字的村庄,被合称为“乾州八马村”。其中马兰寨可能系元、明时的军寨。
      据清光绪十年《乾州志稿》称:“矗八马村相传为马燧之后所居。”
      据《旧唐书·马燧列传》载:“马燧,字洵美,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其先自右扶风徙焉。”马燧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795),享年七十。马燧少时,身体魁杰,好读书,尤善兵法,沉勇多智略。自唐肃宗宝应(762)中初为赵城尉起,历任刺史、御史中丞、防御水陆运使等职。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因战功迁检校工部尚书、太原硬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德宗建中二年(781)迁检校兵部尚书,封邻国公,还军镇太原。又因斩杨朝光、卢子昌,败田悦,解邢州之围,以家财行赏将士,德宗嘉之,赏五千万贯,还燧家财,进兼魏博招讨使。建中三年,又因大破田悦战功,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北平郡壬、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兼魏、博、贝等四州节度、观察、招讨等使等。
      建中四年(783)朱沘之乱,德宗避难奉天(乾县),燧还军太原,遣军五千赴奉天。又遣马燧及大将之子俱来。诏兼保宁军节度使,诏燧为河东、保宁、奉城军行营副元帅。后又任晋、绛、慈、隰节度使。后又以破李怀光立大功。贞元元年(785),诏书褒美,迁光禄大夫、兼侍中,赐一子五品官。贞元二年,因吐蕃破盐州、夏州,任燧为绥、银、麟、胜招讨使。出师石州娴,吐蕃请和,马燧失策,议和。由侍中浑碱与吐蕃盟于平凉,为敌所劫。燧因之被夺军权。后任司徒,兼侍中。贞元九年,马燧要求返乡养老,不许。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八月,病故,册赠太尉,谥日庄武。
      马燧死后,家中财富甲天下。次子马畅亦善殖财,家更富,但屡遭豪强侵占。贞元末,神策军中尉杨志廉讽畅,令献田园第宅,顺宗复赐之。但又时常被中贵逼取,晚年至于困穷。马畅死后,诸子无室可居,以至挨饿受冻。马畅死时为少府监,赠工部尚书。马畅子继祖,以祖父功荫,四岁为太子舍人,累迁殿中监,年三十七死。
      关于马汇,《旧唐书》仅提及马汇妻提出诉讼,要求在长安分析财产。据此可知,京城家财,当时实为马畅一家掌管。马汇一门,因有五品官职及军务,很可能少于理财。
      马燧返乡养老,史书未明言去向。但马氏祖籍右扶风,该地马氏巨族,自汉代伏波将军马援以后,马家历代皆为豪门望族。而奉天(乾县)常属右扶风,自德宗避乱之后,又升级赤县,并得到国家免复(免除粮税徭役)照顾,经济上升,成为关中重要县城。奉天又与马氏族系的基地扶风、武功一带相连。马燧父子财富甲天下,又善殖财,故在马燧告病乞退时,在奉天乡下选田置地是可能的。且八马村地在薛禄镇周围,彼时俗传的薛仁贵采邑可能已经衰落,逐渐为豪富侵并。马家也可能是用钱财购买了这片肥沃良田,后即家居。至今汉马村民大多姓马,马连村亦有少数马姓居民,说明八马村系马燧之后所居,是可靠的。
      八马村中,以汉马村为首。为马燧之后最先居住之村。“汉马”之意,可能是马家建村时,为了标明他们是汉代马氏族系的后裔而命名的,意在表明系出汉代名门望族,以示其崇高。
      大马、小马、三马,可能是马氏的后裔的排行,被邻里称作村名的。
      马相、连马、马索,均无定义解释,尚待进一步考证。
      马连村原名马林村,据琚村民传说:该村原有松树林,因名马林村。按其意,应是马氏坟墓址所在。古代称墓地为林,如孔林,孔子坟墓所在;关林,关羽坟墓所在。事实上当地就把这一带叫北邙山,传古代是一片松林。今名马连,一种可能是讹传林为连,一种可能是为避忌讳,故意改林为连。但也只是清代后期才改的,因为清代县志均作马林村。
      马林村西有马家,为清代乾隆时画家马震故里。马震工画山水人物,曾为陕西巡抚毕沅作《华山图》,人称不减谶萧尺木画《庐山图》。其书法奇古,落款如草篆、如花押,皆含画意。同时有画家黄震,时称“口二震"。马震子士骏,专画花卉,设色得元人法。《华山图》石刻,今仍在华山,其上名人题跋甚多。

参见《乾县文史资料》第2辑第182—185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乾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6年12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