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店战役后的第三天下午,毛主席在梁家岔的山窑洞里与彭副总司令和西野司令部其他负责同志一起研究了继续拖住刘戡,寻找机会再打一仗的部署之后,便带上中央机关向五女河畔的朱官寨转移了。
队伍正沿着川道一会儿南一会儿北的向东穿行,前边有人报告说,路边发现一名伤员。首长们催马走到跟前,只见那伤员拖着一条腿,正爬在一块石头上大口大口地喘气。毛主席急忙跳下战马,扶住伤员关切地问他是哪个部队的,怎么到了这里。那位伤员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抬起头看见几位首长站在自己跟前,那么慈祥地望着他,向他问话,激动得两手撑住石头想往起站。毛主席伸出手来把他止住了。伤员紧紧拉住毛主席的手,叙述了自己落到这里的经过。
战斗结束后,转送伤员的民工一时还没有全部赶到前线,部队领导就组织了一部分俘虏来的胡匪兵帮助抬担架。有两个俘虏兵当时显得很“殷勤”,抬起我们这位伤员的担架就走。谁知走到一条小山沟之后,贼眉溜眼的照见前后没人,把伤员撂下就跑了。这位伤员真是刚强,拖了一条负了重伤的腿,整整爬了两天一夜,总算爬到了大川里,可是,他已经筋疲力尽了……
毛主席听罢伤员的叙述,忙叫警卫员先给喂水、喂干粮,然后命令:“快用我的马把伤员送到医院里去!”
由于连日劳累,毛主席的身体不大好。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不同意用毛主席的马,他们二位几乎是同时说:“用我的马送!”
伤员激动得直淌眼泪。他摇摇手,说啥也不肯用首长的马。警卫人员也十分为难,伤员为保卫毛主席身负重伤,应该马上往医院送,可眼看就天黑了,离朱官寨还有二十多里路,咋能叫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步行哪?还是新调来的卫士李银桥机灵,他提议用驮行李的马送伤员,把行李暂时先分加在其他牲口驮上。大家都说小李的建议好,七手八脚把骡驮子卸下来,把伤员扶上骡子,并派了警卫员护着往医院送去。毛主席一直望着伤员骑着骡子走远了,才放心地招呼大家继续赶路。
一路上,战士们的心情很不平静。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无微不至地关心伤员,使他们深受感动。两天来,毛主席、周副主席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亲自看望、照料路过梁家岔的一批批伤员。敬爱的领袖自己有病顿顿吃黑豆,却把地方上送来的一点小米全部送医院,前线缴获的战利品罐头、饼干,他更舍不得吃,也慰问了伤员。警卫战士亲眼看见周副主席还亲自抬过担架哩!
那是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周副主席站在梁家岔的沟口上,一会儿扶这个伤员去医疗站,一会儿又端着水给那个伤员喝。猛抬头,他看见沟底的大树下搁着一副担架。周副主席快步下到沟底,揭开被单一看,只见担架上的战士大腿负伤,流血过多,昏迷不醒。担架跟前有两位老乡,一位捂着肚子爬在地上,一位蹲在一旁唉声叹气。
周副主席指着担架上那位蹲着的老乡说:“这位同志伤得很重,请你快些把他抬到后方医院去吧!”
那位老乡哭丧着脸,又指着爬在地上那个人说:“他得了肚疼病,一路直喊疼。走到这塔歪好抬不动了,我也急得没法子么!”
周副主席立即对跟在身边的警卫员说:“你快把这位老乡送到医疗站去看看。”
警卫员把肚疼病的那位老乡送走以后,周副主席又和蔼地问:“你再没有找人抬吗?”
“找了!”老乡说:“尔格到处都忙着送公粮、抬担架,哪来的闲人呀!”
“来吧,老乡,我和你抬着走!”周副主席说着,挽挽袖子,弯下腰抓起了抬杆。
老乡先是一愣,看见这位首长如此平易和善,又如此为伤员操心,他二话没说,也一把抓起担架的另一头抬杆,往肩上一放,和周副主席一前一后抬着伤员往前走去。
在村口执勤的手枪连战士,发现周副主席抬着担架走出了村,好几个人跑步撵到跟前抢着要抬。周副主席笑着不让,说:“我能抬!”战士们再三请求,周副主席才把担架交给了手枪连战士刘喜。
就在周副主席和刘喜换手的霎那间,伤员醒来了。他睁开眼睛,一下子惊异地怔住了,这位亲热的首长这么面熟,莫不是……还没等他开口,担架已经朝前走了。这时候,伤员已经忘记了伤疼,一扑坐起来,抓住刘喜的手问,“同志,刚才抬我的像是周副主席呀!”
刘喜笑着说:“不是的,他是我们九支队的首长。”
负伤的战士不相信,他眼睛直直地朝后盯着,那位首长一边擦着汗,一边还在给他招手呢!他激动得声音哽咽地又朝刘喜说:“同志,不要哄我,他是,他就是……”
转过一道弯,刘喜看伤员那激动又急切的样子,把头朝前探了探,悄声笑着说:“同志,你看准了,刚才抬你的就是咱们的周副主席!”
此时,这位伤员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身子向前一扑,紧紧地抱住刘喜说:“真是周副主席!”他呜呜地哭了起来。刘喜劝他:“你的伤很重,还是躺下吧!”伤员满脸热泪,对刘喜说:“我是教导旅三团的,请你给毛主席、周副主席捎句话,就说我一定很快养好伤,重上前线杀敌人,就是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保卫毛主席、保卫周副主席、保卫党中央!”
警卫战士从毛主席让马,想到周副主席抬担架,怎能不热血沸腾?从古到今,哪一个领袖能像毛主席和他亲密战友周副主席那样疼爱一个受了伤的普通战士呢!
参见《毛泽东在佳县》第38 页
高再恩 编
陕榆新出批(1995)字第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