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佳县  >  史料  >  纪略

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攻守葭州城

明朝末年,吏治腐败,土瘠民贫的陕北又连年旱灾,民不聊生。崇祯初年,陕北饥民首先起义,并迅速涌现出十几支农民起义军,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顿时席卷全国。崇祯四年(1631)、顺治元年(1649),义军曾两次攻取葭州城。明末清初,葭州人高允臧所修《高氏始祖谱》,记录了这两次攻守战争的亲历见闻和残酷无情的战争祸及无辜百姓的史事实。今节选其中有关内容并加注,以助人们了解此段历史。但作者视农民起义军为“贼”的立场应予否定。以下为标点符号为编者所加。

      《高氏始祖谱①五世祖允臧训子遗言》节选

……所经年岁,崇祯元年以前,米虽有至贵之时,不过每斗三钱。造崇祯二年,米脂县出一贼首,号不沾泥②者,会党百万,将上州县之粟物、牛、羊抢夺无遗,杀老小掳妇女,惨莫甚焉三、四年米斗大贵,至于五、六年,每斗粗米价高七钱,每斗黑豆价高四钱,每斗盐一两二钱,人死七分;又征贼兵马屡屡过州,目击宅舍之宽大与士庶服饰之美者,便歇息苦害;即州人摊派钱粮亦十倍于小门布衣之家。此特举所害之一二害也,种种讨亏不能悉言稍幸不沾泥就戮。又不幸伊手下出一李闯③,亦米脂人也,会党百万,横行中原,收西京④,屠榆阳,直抵燕京,逼我皇上缢死,历三日未登基,恰被吴将((指吴三桂))通清兵,赶退于湖广,改为顺治年号。造顺治六年,王女强⑤、高有才⑥等起兵图京,至紫柏败北。我葭冤遭平德⑦引兵入城,据守十有七日。吴兵于八月初四日半夜间,至西门腰墙下,进至沙梁,天明破州,男子妇女杀死者、投河落崖者与被虏者之等状,真目不忍见,口不忍言也。吾结发妻申氏,五十四岁,十一月初一日子时建生,则逼死河内。第三子不知何处苦死。予于初五日,天色将明落于黑龙庙西南两大石崖下,不得身死,投入滴水坑,三入而三推出,又不得身死,无奈何,祝毕河神,潜藏于芦河东岸两大石夹下,至半夜间,逃至沙颤平氏东渡。此时张秀亦落河。平德又渡河据第八堡。七年十月,吴斩德、乔三于临县,圜⑧开府谷,逼高有才亦投河而死。予不预逃,全为产业家具之故,以致妻丧子亡,究竟吴兵据州,家具房室迁毁罄尽。呜呼!因身外之浮身⑨,苦害我骨肉,悲哉!悲哉!何悔如之,倘无不忍之大恋,见害即避焉,岂其受此祸哉!

注释:

①《高氏始祖谱》为佳县店镇高家坬高氏家谱。明中后期,族内先后有高自篑任辽东广宁卫经历,高师闵任山西曲沃县丞,高允宽任常德府知事(后升瞿塘卫经历)。曾为州城名门望族。至高允臧时已是明朝末年,战乱使高氏家园破败。清初,高允臧遂使所生四子(第三子失)析居城西高家下坬孤村、高家畔村和店镇高家坬瓤村。为使分居后的高氏家族后人永记家族历史,高允臧遂纂修《高氏始祖谱》。

②不沾泥,义军头目张猛存的浑号,清《葭州志》、民国《葭县志》记为甘泉人,《平冠志》等史料为西川(时属缓德或米脂)人,今西川属子洲县。崇祯初年不沾泥响应神木王嘉胤起义,崇祯四年(1631)攻陷米脂、葭州,葭州兵备检事郭景嵩战死,“总兵王承恩、侯拱极以兵三千至葭州,洪承畴、张应昌兵亦至”。不沾泥战斗不利,退回西川。至崇祯五年四月不沾泥被擒,被害于绥德。

③李闯,指李自成,崇祯三年(1630)加入王左挂子和苗美的起义队伍中,并编为第八队(称“闯将队”)。王、苗失败后随即投奔不沾泥,不沾泥被害后,收纳两支义军力量,组成一支强大的起义队伍(据《子洲文史资料》第一集)。

④西京,指今西安,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李自成起义军攻陷西安,第二年初,建立大顺政权。

⑤王女强,史考为王永强,清初延安副镇将(参将),顺治六年(1649)联合高有才等抗清,袭击延绥镇,自立为元帅,任旧将平德为山西总兵。但王永强、高有才等各自为政,不久,清军破永强于富平美原,永强逃至石浦川,后自缢死。

⑥高有才,神木驿卒出身,废免将领。顺治六年与王永强等联合反清,王永强死后,有才逃至府谷,坚守一年,为清军所破,有才跳河而死。

⑦平德,王永强旧将,王永强起义后任命为山西总兵,到汾州后,知永强在美原失利,将军队撤入紫柏,后与清兵接战大败,转至葭州,吴三桂领兵围攻。葭州城破后,平德再次东渡,据山西第八堡。顺治七年十月,被清军追杀于山西临县。《葭县志》:“顺治六年,平德从王永强叛,据葭州,平西王吴三桂讨之,平德东渡黄河,追斩之。”,《葭州志》《佳县志》载:清顺治六年,平德据葭州,吴三桂统兵驻张西畔山颠,今呼为营盘山。

⑧圜园,疑为“圉”之误,即“围”字,这里作围困讲,意思就顺了。

⑨身,疑为“财”之误。

 
 
参见《佳县文史》第3辑第56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2004年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